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膽囊息肉與膽囊癌 彼此間有密切的生成關係!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在臨床上,「膽囊息肉」並非罕見,而惡性「膽囊癌」則約佔膽道腫瘤的三分之二左右。近年來,膽囊癌發生率有在增加的趨勢。

「膽囊息肉」基本上是良性腫瘤,其病理組織型態有炎性息肉、膽囊肌增生以及膽固醇息肉;少數則為腺瘤性息肉。倘若膽囊息肉無合併膽囊炎或膽石症的病變,其在臨床上是絲毫不具有任何症狀的;或許僅在接受超音波掃描檢查才被意外發現。

在臨床上,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對膽囊息肉的篩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但由超音波掃描影像卻無法鑑別息肉是良性或屬於極少數的惡性。通常來說,超音波掃描影像中呈現乳頭狀多為良性,表面不規則則考慮惡性。息肉直徑大於一毫米者為惡性的可能性較大。數目多發者常為膽固醇息肉,單發者常為腺瘤或癌瘤。膽囊體部惡性息肉易浸潤鄰近的肝臟,其預後也較差。此外,有症狀的膽囊息肉應考慮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而臆斷為良性膽囊息肉者,則建議每六個月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掃描追蹤檢查。

 

在臨床上,膽囊癌並不常見,其僅佔所有癌症的不到百分之一,常發生在五十五至七十歲之間的老年人口群中,女性發生率較男性多三倍。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膽囊癌的衍生與膽囊結石有關,約有百分之八十五罹患者合併膽囊結石的存在,此與結石長期刺激膽囊黏膜發生慢性炎症作用有極大的關係。在臨床上,腺瘤性膽囊息肉也有可能是癌前期病變。

膽囊癌多發生在膽囊體部或底部,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腺癌,其次則是鱗狀上皮細胞癌。某些膽囊癌會浸潤膽囊壁,而使膽囊壁呈現瀰漫性增厚,而乳頭狀癌則因可阻塞膽囊頸部及膽囊管,會衍生「膽囊水腫」的合併症。在自然病史中,膽囊癌主要經由淋巴道轉移,其途徑主要是經由膽囊周圍、肝門靜脈周圍淋巴結、胰頭部以及腹膜後淋巴結,而極少經由血行轉移到其他遠端器官。

膽囊癌早期亦無特殊臨床症狀及表徵,或許僅有膽石症以及膽囊炎的症狀,如右上腹脹痛,食慾不振,噁心或嘔吐,嚴重者則出現黃疸、高燒、右上腹腫塊甚至腹水,此外,某些類似急性膽囊炎的年老罹患者,應先考慮是否存有「膽囊癌」的病變。在臨床上,膽囊癌早期診斷較為困難,但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是早期篩檢的最佳工具,此時或許發現膽囊壁有瀰漫性不規則的低回聲區,膽囊內常存有實質性腫塊,而口服顯影劑膽囊X光攝影檢查則可發現膽囊內有充盈缺損的病變。此外,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更能明顯的看到膽囊內有特異性的軟組織腫塊陰影,甚至亦能偵測膽囊癌擴散範圍或是否有肝臟轉移,而有百分之二十的「膽囊癌」的膽囊壁出現鈣化現象。

基本上,膽囊手術切除是唯一根本治療膽囊癌的選擇。由於膽囊癌的預後較差,其五年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基於膽囊癌與膽囊結石有密切的生成關係,對於某些有症狀的膽囊結石罹患者而言,早期接受膽囊切除不啻是預防膽囊癌衍生的最佳積極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