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膽結石
肝病中心
體內之膽固醇、膽鹽、鈣等物質之平衡狀態遭到改變,即會引起結石產生。其不平衡狀態包括膽汁及膽固醇之飽和度過高、膽鹽過度流失
、膽囊之排空速度減緩、膽汁鬱滯及膽汁濃度改變。
高危險群
1.肥胖女性
2.懷孕及服避孕藥
3.糖尿病
4.迴腸疾病
5.多產婦
6.慢性肝病
7.血液病
8.年齡(超過 40 歲)
徵象及症狀
大部分的病患並無症狀。急性疼痛常在飯後發生。疼痛出現於右上腹或上腹,可反射至右肩或背部。若疼痛持續且嚴重加劇出現發燒
等症狀,則視為發炎;部分病患可出現黃疸、脂肪痢、皮膚癢等。
診斷檢查
1.影像檢查包括有:
1)腹部超音波掃描
2)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攝影
3)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管攝影
4)經皮穿肝膽道攝影
5)核子醫學檢查
2.生化血液檢查包括有:膽紅素值檢查
治療與預防
大部分的病患(70﹪以上)並無症狀,且不需治療。當出現膽結石的合併症時,經腹腔鏡或剖腹切除膽囊是最根本的治療。當出現膽結石的合併症時(例如急性膽囊炎)注意事項如下:
1.急性期:禁食,必要時會插鼻胃管減壓,注意口腔清潔
2.急性期臥床休息,在忍受範圍內漸進式下床活動
3.飲食需採低脂肪飲食:
a. 避免過油食物,如油炸食物、乳酪、沙拉醬等
b. 適當的水份攝取
c. 限制過多蛋白質的攝取,如豬肉,蛋
d. 增加纖維素攝取
e. 避免高鈣質飲食
f. 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扁豆、巧克力、菠菜、無花果、核桃
4.注意排便顏色變化
5.避免便秘
6.適當運動
7.症狀加劇或改變通知醫護人員
8.避免服用未經醫師指示藥物
9.定期門診追蹤治療
膽結石
肝病中心
體內之膽固醇、膽鹽、鈣等物質之平衡狀態遭到改變,即會引起結石產生。其不平衡狀態包括膽汁及膽固醇之飽和度過高、膽鹽過度流失
、膽囊之排空速度減緩、膽汁鬱滯及膽汁濃度改變。
高危險群
1.肥胖女性
2.懷孕及服避孕藥
3.糖尿病
4.迴腸疾病
5.多產婦
6.慢性肝病
7.血液病
8.年齡(超過 40 歲)
徵象及症狀
大部分的病患並無症狀。急性疼痛常在飯後發生。疼痛出現於右上腹或上腹,可反射至右肩或背部。若疼痛持續且嚴重加劇出現發燒
等症狀,則視為發炎;部分病患可出現黃疸、脂肪痢、皮膚癢等。
診斷檢查
1.影像檢查包括有:
1)腹部超音波掃描
2)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攝影
3)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管攝影
4)經皮穿肝膽道攝影
5)核子醫學檢查
2.生化血液檢查包括有:膽紅素值檢查
治療與預防
大部分的病患(70﹪以上)並無症狀,且不需治療。當出現膽結石的合併症時,經腹腔鏡或剖腹切除膽囊是最根本的治療。當出現膽結石的合併症時(例如急性膽囊炎)注意事項如下:
1.急性期:禁食,必要時會插鼻胃管減壓,注意口腔清潔
2.急性期臥床休息,在忍受範圍內漸進式下床活動
3.飲食需採低脂肪飲食:
a. 避免過油食物,如油炸食物、乳酪、沙拉醬等
b. 適當的水份攝取
c. 限制過多蛋白質的攝取,如豬肉,蛋
d. 增加纖維素攝取
e. 避免高鈣質飲食
f. 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扁豆、巧克力、菠菜、無花果、核桃
4.注意排便顏色變化
5.避免便秘
6.適當運動
7.症狀加劇或改變通知醫護人員
8.避免服用未經醫師指示藥物
9.定期門診追蹤治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