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水果日報
BC肝病患 3成不就醫
男不知惡化會致命 吐血才掛急診
【蔡明樺╱台北報導】
肝病高居國人死因第3位,國民健康署昨公布最新調查,發現逾3成民眾不知B型、C型肝炎是肝病主因,且即使確診為B、C肝患者,就醫率也不到7成,且未就醫者中,近9成存有「身體無症狀不需就醫」的迷思,而步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惡化3部曲。
國健署長邱淑媞昨在「世界肝炎日」活動上表示,國內B、C肝患者逾300萬人,每年約1.3萬人死於肝病,致死人數次於癌症、腦中風居第3位。
服藥可改善病情
該署日前針對1729名民眾進行肝病認知調查,發現染B、C肝未就醫的患者,即便知道服藥可改善病情,仍有約3分之1不願治療。
43歲的葉峻賓從事科技業,大學時因腸胃不適就醫,驗血確診為B肝患者,出社會後因工作忙碌而忽略追蹤病情,6年前竟變成肝硬化,一度吐血送急診,之後做腹部超音波又發現肝臟有2.1公分的良性腫瘤,且當晚又吐血住進加護病房,緊急手術才撿回一命。
葉峻賓昨出席宣導活動時說,從沒想過B肝會惡化成肝硬化險喪命,後來要求家人就醫檢查,母親、妹妹也揪出B肝,現定期回診、治療,他的肝硬化服藥後已獲控制。
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陳培哲說,B、C肝患者都有健保給付抗病毒藥物,C肝患者7成可治癒,B肝患者9成5可控制病情。
患者葉峻賓(右)昨現身說法,表示因不知B肝會惡化成肝硬化,差點喪命。蔡明樺攝
喝酒熬夜增負擔
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王鐘貴提醒,B、C肝患者每半年應抽血檢查肝功能,勿喝酒、熬夜增加肝臟負擔。
防治B、C型肝炎須知
1.B、C型肝炎經血液、體液傳染,應避免不必要的刺青、穿孔,且勿與人共用牙刷、刮鬍刀及不安全性行為
2.B、C肝患者每半年、肝硬化患者每3個月,應抽血追蹤肝功能
3.B、C肝患者應避免飲酒、熬夜和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減輕肝臟負擔
4.B、C肝患者若臉色暗沉、經常精神不濟,應盡速就醫檢查
資料來源:國健署、王鐘貴醫師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B、C肝沒症狀 病患就醫不積極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肝病死亡人數高達13000人,國健署調查發現,僅六到七成民眾知道B肝和C肝就是肝病主因,自知是患者而積極就醫者不到七成,未就醫民眾多數都是因為沒有症狀,覺得不需就醫。
台灣B肝患者約290萬人,C肝患者約30萬人,醫師指出,若未接受定期追蹤與治療,患者邁入「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機率很高。
43歲的葉峻賓在大學時發現有B型肝炎,當時沒有抗病毒藥物,僅能定期追蹤。2007年,他在美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暗沉無光,就醫後發現B肝病毒數超標,但美國抗病毒藥物太貴,無法即時治療,返台後,某日大吐血而送急診。
數年後,他回門診追蹤發現,肝臟有顆2.1公分的腫瘤,原本還在評估是否手術,不料晚上再次大吐血,送加護病房後動手術並處理腫瘤,撿回一命。現在他定期服用抗病毒藥物,身體健康穩定。
葉峻賓後來鼓勵身邊親友、同事,一定要去篩檢,一位30多歲同事意外知道自己有B肝,目前也積極治療。葉峻賓說,健保給付B肝帶原者與C肝感染者定期篩檢及抗病毒藥物,鼓勵患者珍惜,善用資源。
中研院院士陳定信說,台灣的肝病防治技術走在世界前端,但台灣人總是賭,「不會輪到我吧」,明知有問題卻不積極治療。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陳培哲強調,若積極治療,七成C肝患者能被治癒。B肝患者有95%能穩定控制。
目前中年人為高危險施族群,陳培哲呼籲年輕人多關心長輩,積極帶長輩篩檢,健康就是最好的父親節禮物。肝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說,偏鄉地區肝癌存活率特別低,不夠積極篩檢與治療應是主因,也顯示各界還有努力空間。
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說,B肝帶原者與C肝感染者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可獲健保給付,累計至年底為止,接受治療人數為19萬人,但潛在符合接受治療條件者有90萬人,呼籲患者積極利用這項資源。
【2014/07/26 聯合報】
- Jul 27 Sun 2014 11:55
BC肝病患 3成不就醫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