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C肝,比你想像的更多!

諮詢/楊培銘(臺大醫院內科部腸胃肝膽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本會執行長)

撰稿/邱玉珍

C肝和B肝病毒一樣,都可能引起肝癌,而C肝若不治療,導致肝癌的速度可能更快,已逐漸變成台灣肝癌的頭號殺手。

根據統計,台灣C肝的盛行率約4%,推估目前台灣約有50萬左右的人有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且每年仍有新感染個案,需小心預防。

B肝及C肝病毒雖然都是經由血液、體液感染,B肝絕大多數在嬰幼兒時期感染,而C肝則多在成人才感染,且C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台灣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早年某些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偏遠地區或離島,其C型肝炎抗體盛行率可達6成,因此有「C肝村」之稱,主要跟當地早期沒有拋棄式針頭,且針頭可能沒有消毒完全之故。然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已經跟早年打針文化脫離關係。

C肝 透過血液體液傳染

在C型肝炎病毒被發現且開發出檢驗C肝抗體試劑之前,一般人感染C型肝炎病毒,大多與開刀輸血、洗腎或喜歡注射有關,但在1990年檢驗C肝抗體試劑問世之後,血中C肝抗體可被檢驗出來,加上其它許多配套措施,上述感染途徑所導致之C肝病毒感染已大幅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衛福部疾管署統計發現,愛滋病合併C型肝炎有逐年增加的趨勢,10年來,由每年1-5例增加至一年32例,多與靜脈毒癮、共用針頭有關。由於C型肝炎是透過血液或體液感染,所以隨著年齡增加,感染機率愈大,據統計,國內60-70歲C肝患者約佔該年齡層人口的6%,20-30歲則佔2%。

不過,C肝雖有明確感染途徑,但很多人仍莫名其妙被感染。過去臺大醫學院陳培哲教授曾與捐血協會合作,針對過去捐血C型肝炎抗體呈陰性,某一次捐血突然出現陽性的民眾,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這些患者都沒有亂打針,也沒有開刀、洗腎等行為,卻莫名感染C型肝炎病毒。

過去,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發現,不少患者感染C型肝炎原因不明,並不是經過體液或是血液感染得到。這種不明原因的感染,是目前大家無法解開的謎,不過慶幸的是,民眾一旦被證實感染急性C型肝炎,只要好好耐心接受治療,治療成功率相當高。

 

C肝可根治  唯至少5成病人並未接受治療

令人憂心的是,C肝雖可以根治,但許多病人不知自己感染C肝或即使知道但基於各種原因而未接受治療。根據觀察,國內50萬名C肝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未積極接受治療。

B型肝炎病毒跟C型肝炎病毒特性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成年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絕大多數會以自身的免疫系統將B型肝炎病毒消滅,讓它無法長駐人體肝細胞,進而產生能對抗B肝病毒的表面抗體(anti-HBs)。但是如果B肝病毒是在嬰幼兒時期被感染,那時人體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病毒就有機會潛藏在肝細胞核裡長住下來,因而很難把它從體內清除。

反之,C型肝炎病毒則在進入人體後,很容易突破人體的免疫機制,而進駐肝臟細胞。一般成年人感染到C型肝炎病毒,約7-8成會變成慢性感染,之後可能會不斷發炎而破壞肝細胞。

C肝病程進展 比B肝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C型肝炎一般不會像B型肝炎來得凶又猛。急性C型肝炎患者肝發炎指數GOT(AST)、GPT(ALT)常常只有數十至100左右,大多在300以下,不像B型肝炎肝發炎數值有時可以一下子飆到1000以上。可是C肝對肝臟的傷害卻不輸B肝。C肝病程進展比B肝更快,感染後一旦變成慢性肝炎,約經20年左右可能演變成肝硬化,甚至引發肝癌。

肝發炎指數低不代表肝細胞沒有受到破壞,一次又一次輕微的破壞,終有一天肝臟也會受不了。而C肝跟B肝最大的不同是,民眾只要接受治療就可以把潛藏在肝臟裡的C肝病毒清除。

 

跟B型肝炎一樣,急、慢性C型肝炎患者大多沒有症狀,有時可能因肝炎較嚴重而感到疲倦及胃口不佳。民眾若要早期發現,唯有倚賴抽血檢驗。自2011年開始,民眾於45歲時接受成人健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增加給付一次檢驗B、C肝的項目,即B肝表面抗原(HBsAg)及C肝抗體(anti-HCV)。由於政府機關預算有限,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基於消滅國病的使命,接受社會各界愛心捐款,努力在民間推廣免費肝病篩檢,每年於全台各地篩檢近百場,民眾可多加利用,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旦感染C肝,好好與醫師合作,接受治療,可避免因長期發炎而演變成肝硬化與肝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