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抽血驗B、C肝都陰性竟還得肝癌? 許金川教授專業解惑

2018-05-03

B肝表面抗原及C肝抗體都陰性,為何還會罹患肝癌?一位病友家屬來信詢問:「外公70歲,剛從教職退休,平時熱愛打網球,體力不錯。上個月做簡單的健檢,抽血項目中,有一項胎兒蛋白值為25 ng/mL,超音波看到有一個黑影,但不能確定腫瘤性質,後轉到大醫院做電腦斷層,肝內確實有一顆1.7公分的惡性腫瘤,幸好腫瘤可以採用電燒處理,外公3天就出院,身體也恢復的很好。外公的血液檢查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陰性、C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CV)陰性,我詢問過整個家族都沒有B、C肝病史而且都是有B肝表面抗體的,為何還會有肝癌發生?」

 

對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護理師於《好心肝》雜誌【肝爹信箱】答覆指出:「台灣的肝癌雖然是以B型肝炎及C型肝炎為主因,但仍有少部分的肝癌患者病因不明。台灣的中老年人,約有70∼80%抽血檢驗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陰性、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陽性或陰性、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Anti-HBc)陽性。這裡面有少數可能原來是慢性B肝帶原者,只是後來B肝病毒之複製活性愈來愈弱,HBsAg由陽轉陰,甚至產生Anti-HBs,這些人仍是肝癌的高危險群。目前台灣32歲以上的成年人,過去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的機率很高,即使血中B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標記為HBsAg (-)/B型肝炎表面抗原Anti-HBs(+)/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Anti-HBc)陽性,為了確認個人肝臟健康,固定自費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仍有必要。」

 

肝基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表示,這種情況通常在50歲以後,每100位B肝病友中會有1-3位,B肝帶原消失產生抗體。這會讓很多人因此掉以輕心、忽略定期檢查肝臟健康的重要性。「等到肝癌末期症狀出來,體重減輕瘦下去,去檢查才發現怎麼會有肝癌。」

許金川教授表示,因為以前沒有B肝疫苗,所以目前台灣成年人如果抽血檢驗發現有B肝抗體,大部分以前都是B肝帶原者,隨著年齡的增加,自體產生抗體。不過這種自體產生的抗體跟施打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是不同的,B肝疫苗是病毒基因的一部分,對人體只會產生保護作用。至於自然感染B肝所產生的抗體,就算血液中驗不到B肝病毒,但肝臟病毒仍是存在。

另外,許金川教授透露,肝臟一旦遭受B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臟就會產生質變,罹患肝癌的機率也會提高。許金川教授提醒,民國75年以前出生、未施打B肝疫苗的「舊台灣人」,對於肝臟健康不可輕忽,至少每年都要做一次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抽血驗肝指數、胎兒蛋白,以及最重要的就是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ctor 的頭像
    vector

    秤子維的秘密花園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