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良醫健康網

10個人健檢,有9個長水泡!放射科醫師:這3個器官長水泡,小心是腫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 副院長  2017-10-17  

您知道嗎?進行全身健康檢查時,高達9成的人會檢驗出體內器官長水泡。很多民眾往往會很擔心,長水泡?會怎麼樣嗎?

 

先別急著擔心,內臟水泡有99.9%以上是良性,演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極低,但是,長在胰臟、卵巢、乳房,這三個器官的水泡就要小心一點了,因為這些器官有時會長出惡性囊狀腫瘤,初期會偽裝成水泡。

日前傳出84歲的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只剩2個月的生命;今年6月才公佈的2016年十大癌症死因,卵巢癌首度擠進前10名,胰臟癌則為第8名。這兩種癌症的共同點是早期沒有症狀,發現時多已晚期,近8成的卵巢癌病患一發現罹病就已經是晚期了,而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更只有5%。

由於胰臟、卵巢都位於腹部深處,採用一般的腹部超音波掃描,視野受限。胰臟容易被腸胃的空氣擋住,而無法窺視全貌;從肚皮到卵巢有一段距離,中間也有不少腸氣的阻隔,往往要等到卵巢腫瘤長到一定大小,肚子鼓起來,腹部超音波才看得到,通常已經太慢發現了(陰道超音波看得比較清楚,但不包括在健康檢查項目中);利用腹部超音波發現腹腔內超過直徑10公分的水泡,也常常受限於視野,大多只能看到沒有邊際的一灘水。因此,發現腹腔器官的大水泡都需要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來確認。

2個月前,有一名32歲已婚女性因為腹脹如懷孕5、6個月,到醫療院所的婦產科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被診斷為腹水,該名女性擔心肝硬化或癌症,要進一步檢查。可是,該家醫院的MRI檢查需要登記排隊,她需要等2~3個月。

隔天她跑到我們家醫院進行MRI檢查,當天報告出爐,結果是從卵巢或輸卵管長出的直徑26公分水泡,她放下了罹癌的擔心,但也因為水泡太大了,會有壓迫腸胃症狀,還是要開刀拿掉。

水泡沒有症狀、沒有壓迫到體內其他器官組織,就不處置;大部份器官的水泡,變惡性的機率比中樂透還低,不需要太過擔心。
然而,就怕模仿成水泡的囊狀惡性腫瘤,只要長在胰臟、卵巢(大於2公分)、乳房的水泡(又稱為纖維囊腫),最少都需要每年追蹤1次。

過去曾碰過一名50歲女性,一開始是直徑1公分看起來像水泡,診斷為乳房纖維囊腫,1年後再看,已長成直徑2公分大小,只好趕快進行切片,確定是惡性腫瘤。所有的癌症都一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達8成都可以治得好,回復到健康的身體。定期的全身健康檢查,則是早期發現疾病的最佳捷徑。

目前醫界已有共識,MRI是一窺體內軟組織(如腦部、腹部內臟、水泡)的最佳利器;CT是檢視硬組織或空氣(骨頭、肺部等)的最佳選擇。CT價格較低,健保給付較低,健保審核刪減的機率較低,排檢速度也較快,所以不少醫療院所偏愛CT檢查。但以身體健康為出發點,選擇無輻射線的MRI,仍是較佳的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