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新生報
 

治肺補腎水滋養肝 也能改善肝炎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不直接治肝,也能改善肝病!一名B型肝炎患者每天工作12小時,三不五時便感冒,同時患有十二指腸潰瘍、過敏性鼻炎,而鼻子不通睡不好,疲累不堪,日前因而求診中醫。中醫師從感冒開始治療,接著處理其鼻炎及腸胃問題,等到呼吸、消化系統改善後,檢查B型肝炎病毒量,竟然也跟著大幅下降,代表肝病明顯改善。

收治患者的中醫肝病醫學會醫師顏聰明指出,其實這是中醫特有的五行觀念,每一臟腑都有連動關係,中醫認為鼻不通是肺系統狀況不佳,治肺則補腎水,腎水足則肝獲得滋養,進而改善肝病,這類治法稱為「隔一之治、隔二之治」。

顏聰明表示,病患原本的B型肝炎病毒量逾12萬copy/ml,等到鼻塞與腸胃系統功能改善,囑咐患者檢查後,發現其病毒量剩下3萬多copy/ml,顯示病情大幅改善。醫師指出,病患很驚訝,認為所服用的處方用於改善鼻病與腸胃,似乎還沒開始治療肝病。對此,顏聰明指出,中醫治療看整體,注意臟腑的連動關係,所以改善整體健康後。身體對抗肝病的能力自然獲得加強。

有些肝病患者到了診間,最明顯的外部症狀竟是眨眼睛!中醫肝病醫學會醫師顏聰明指出,如果不是眼部本身問題,往往就是作息不正常,加上肝健康不佳,身體狀況有異,導致眼睛乾澀,才會一直眨眼。

中醫師顏聰明表示,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眼睛乾澀無水,就是肝腎陰虛表現;陰虛也可部分解釋為缺乏水或滋養滋潤物質,所以肝病患者經常猛眨眼,一點也不奇怪。

臨床上這類患者多口乾、舌質紅偏乾有裂紋。醫師指出,這類患者脈弦而細數,且容易心煩難入睡。常會有眩暈、耳鳴、失眠、多夢、健忘,腰膝痠軟。還伴有五心煩熱(胸口及手足心煩熱),治療可用六味地黃丸為主方,配合其他藥材加減。用藥時可以中醫辨證配合生化指標的化驗,靈活使用處方。

中醫師顏聰明提醒,生活作息往往影響肝炎病患治療的順利程度,作息改善後,治療速度可望加快與療效也較易顯現。

----------------------------------------------------------


無症狀肝炎帶原者 不需刻意服用保肝藥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罹患病毒性肝炎,許多民眾傾向購買各式「保肝藥」。對此,中醫師顏聰明指出,無症狀帶原者不需要刻意大量使用保肝藥,尤其要避免大量無針對性的用藥,中藥須由醫師診斷後處方。

中醫師顏聰明提醒,並非所有患者皆須清除濕熱,所謂舌苔黃膩、小便黃赤,排便穢臭的濕熱症狀未必存在於所有病患身上。一般無症狀者不需要使用清熱解毒藥,如果需要保肝,也建議循中醫師處方服藥避免濫用藥物發生不適。

例如中醫研究顯示,氣滯血瘀患者濫用或單用清熱解毒藥,容易出現不適症狀。這類患者舌色暗紫、面色黯,脈沉細澀,血流不暢,入睡常出現困難。

不少肝病患者容易血流不暢,造成心肝脈絡受阻,患者多伴隨睡不著,胸肋處不舒服等症狀,此時需行氣活血,臨床上隨不同病患狀況,調整藥材,以治療改善,需由中醫師診斷後處方。肝鬱氣滯、脾虛、氣滯血瘀皆為可能出現的表現。在治療上,主要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氣、軟堅散結、健脾益氣為原則。

國人最常見的病毒型肝炎,肝硬化的演變往往在10-20年,或更短的時間。其次,嗜酒過度。酒精性肝硬化為歐美國家導致肝硬化之最常見原因。其他因素則包含飲食不潔,營養失調等。食物中缺乏蛋白質、維生素、抗脂肝因子,含黃麴毒素,會損壞肝臟健康。

病患若情志鬱結,氣失調暢氣機不利,以致營血流行失暢。肝病傳脾胃使脾胃受損會致水濕停留;治療需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疏理肝氣、健脾益氣。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新生報
 

幽門螺旋桿菌是胃健康大敵 常致潰瘍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幽門螺旋桿菌常引起消化性潰瘍。台灣中醫臨床醫學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幽門螺旋桿菌是攻擊胃部健康的重要因子。中醫可配合治療惡瘡潰瘍中藥應用。過程中,也須配合幫助潰瘍損傷的組織修復和再生,並加強後續胃黏膜的保護作用。達到對整個胃腸道運動的調節作用。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中醫認為,胃黏膜病變造成消化性潰瘍,是毒邪侵入,腐肉脫肌,現代醫學也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是重要的攻擊因素之一。中藥調理上,可選用仙鶴草、土茯苓,是中醫治療惡瘡潰瘍的良藥,對幽門螺旋桿菌也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幫助解毒菌,健脾胃,收斂止血。

羅醫師表示,治療過程也須採取理氣解鬱方式;因胃黏膜引起的消化性潰瘍,也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常見肝氣鬱滯、橫逆犯胃症候,也是必經的病理過程;肝氣條達通暢則不犯脾胃,調理可用厚朴幫助理氣解鬱。

另外,活血化瘀生新,促進潰瘍損傷組織修復和再生也很重要。中醫認為,久瘀入絡入肌,腐瘀不去,新血新肌就不生。因此,可選用丹參,改善微循環,促進潰瘍癒合,保護胃黏膜。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新生報
 

吃不下、消化差 來點藥膳開胃消食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當民眾吃不下或消化不良的時候,三餐可來點藥膳,以便開胃助消化。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薑絲牛肉藥膳含有陳皮、桂皮,能芳香健脾,除了增進食慾外,還有幫助消化的作用;藥膳炒雞片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適合消化不良、胃口差及腹脹氣的人食用,民眾可以自行料理。

薑絲牛肉藥膳需準備陳皮3錢、桂皮2錢、沙朗牛肉1塊,生薑絲少許,以及蕃茄醬1大匙、蠔油1大匙、果糖1小匙、黑醋1小匙、黑胡椒粉少許等調味料。做法:取鍋放入陳皮、桂皮,再倒入5杯水,用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10分鐘,之後放入牛肉煮5分鐘熄火繼續悶10分鐘,接著取出肉放入冰水中,等涼了以後切片置於盤上,再放上一些生薑絲;取上述燙肉的湯汁2大匙,燒滾後倒入蕃茄醬、蠔油、果糖、黑醋、黑胡椒粉等調味料,等湯汁濃稠後熄火沾醬即成。

藥膳炒雞片需準備山楂2錢、麥芽2錢、穀芽2錢、雞胸肉6兩,以及太白粉1小匙、鹽巴半小匙、米酒1小匙、白胡椒粉少許、白糖2大匙、檸檬汁1大匙、鹽巴半小匙、麻油1小匙、太白粉1小匙等調味料;做法:先將山楂、麥芽、穀芽用1杯水以小火熬至剩半杯後過濾取藥汁,等涼了以後倒入檸檬汁、白糖、鹽巴、麻油、太白粉拌勻備用;雞胸肉去皮後切薄片,建議可先放置冷凍櫃冰過後再切會比較好切,之後以太白粉、鹽巴、米酒、白胡椒粉少許醃個20分鐘。將油鍋加熱,雞片過油一下備用;熱鍋入油2大匙,把蔥爆香,然後放入雞片稍微炒一下,接著倒入藥汁煮滾,等藥汁濃稠即可熄火,最後將藥膳炒雞片盛在盤上即可食用。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新生報
 

中西醫合治乳癌 可減輕放、化療副作用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隨著民眾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及晚婚等因素所影響,婦女罹患乳癌人數增加,且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陳明和表示,乳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最好的療法為綜合治療,也是乳癌治療的發展方向,結合外科手術、放療、化療等療法,以及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中醫藥治療,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陳主任指出,根據統計,台灣乳癌患者好發年齡約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比歐美國家的好發年齡大致提早十歲,但任何成年婦女都有機會罹患乳癌,因此,治療策略應根據臨床分期、辦證分型及患者全身情況來制定治療方案。

但中西醫結合治療又多一個中醫療程,到底對患者有什麼好處?陳明和主任進一步指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有助於減輕乳癌患者在放療、化療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幫助患者完成整個療程,進而強化人體免疫力、提高生存的機率。同時,在不同的臨床病期,中醫也會應用不一樣的處方。

中西醫結合治療應考慮到手術、化放療對體質的影響,例如放療時,會出現熱毒傷陰、熱象較重等症候,若在這時候應加中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滋養肝腎的中藥材,如果是化療時,應加強健脾和胃及扶正培本的中藥材。

陳明和強調,使用傳統中藥材具有扶正、抗腫瘤、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好處,只是每個人的病情不同,應根據病情,以手術、放療、化療為主,中藥使用為輔,如此將有助提高患者生存率,並減輕癌症患者接受放療、化療時所受到的副作用之苦。

乳癌的中醫治療,仍需辨證施治。陳明和表示,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可分為肝鬱氣滯、熱毒蘊結、肝腎陰虛等類型,治療上依照證型進行治療。飲食上忌食辛辣、燥熱、燒烤及油炸類等食物。

陳主任指出,肝鬱氣滯型患者通常會有情緒不安定、心情煩悶或容易生氣等情形發生,臨床上,女性患者容易出現乳房腫塊脹痛、兩脅作脹、心煩易怒等症狀,治宜舒肝理氣,化痰散結;熱毒蘊結型患者常有腫瘤生長快速、紅腫疼痛,甚至化膿潰爛等情形,久而久之將導致氣血虧損,治宜清熱解毒,扶正去邪。

肝腎陰虛型患者發病時間大多在四十歲以後,尤其是更年期和停經後的婦女,這些患者除上述症狀外,還可能會出現月經失調異常(荷爾蒙治療後月經不行)、五心煩熱、腰膝痠軟、口乾、潮熱、失眠、心情煩躁等,治宜滋養肝腎。

許多中藥材也有調節人體免疫力的好處,例如冬蟲夏草、天門冬、旱蓮草、五味子、人參、黃耆、黨參、黃精、靈芝等藥材可增強T淋巴細胞比值;桑白皮、當歸、黃耆、紫蘇、石斛、丹參等藥材可誘導干擾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夏枯草、魚腥草、金銀花、人參、黃耆、黨參、山藥、生地、青黛、連翹等藥材可促進巨嗜細胞功能。

有些食物對於乳癌患者也有幫助,例如乳癌患者在手術後,應多吃些益氣養血、理氣散結的食物;乳癌患者在放療後很容易耗傷陰津,最好多吃點甘涼滋潤的食物;乳癌患者在化療後容易出現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等情形,可多吃和胃降逆、益氣養血的食物。

中醫藥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治療角色。陳明和表示,中醫藥與癌症治療相結合,對患者很有幫助,像是在外科手術前用中藥調理可提高手術成功率;手術後「扶正培本」有助恢復五臟六腑的功能。此外,中藥調理可減輕患者在放療或化療時所受的損傷,以及減輕副作用。

-------------------------------------------


其實中西醫各有所長
若真能捐棄成見攜手並進
實為病患之福
我個人實在相當樂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