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B肝發作 抗病毒藥物最積極有效
 
文/許金川

Q:我的先生B型肝炎帶原已將近30年了,每一次的例行追蹤結果都正常,但是從9月開始,GOT156、GPT220指數升高,10月份GOT118、GPT250、e抗原陽性、胎兒蛋白正常,醫師說保持密切追蹤,如果一個月後指數仍高,就要服藥治療了。

請問他的肝臟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除了吃藥之外,還有別的辦法可以讓肝指數降下來嗎?食療有幫助嗎?

A:GOT、GPT是存在肝細胞中最多的兩種酵素,當肝細胞發炎壞死,GOT、GPT會從肝細胞被釋放至血液中,所以抽血檢查GOT和GPT會升高。

你的先生有B肝帶原,所以當肝指數GOT、GPT升高,首先會想到是否為B型肝炎發作,他的e抗原陽性,GPT從9月開始升高,且已經高於正常值40的5倍,假如B肝病毒數也高於20000IU/ml,那麼確實已經達到需要用藥的程度。

不過,臨床上,有時候醫師會密切觀察一段時間,評估指數是否會自行恢復正常?e抗原有沒有轉為陰性?假如GPT仍持續偏高,才會開始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但如果他的GOT、GPT升高,可是B肝病毒量卻很低,甚至測不到,那麼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引發肝炎。

若本身有使用藥物、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可能因此發生藥物性肝炎;或者有飲酒,也會引起酒精性肝炎;若自體免疫出問題,則可能引起自體免疫肝病等。至於是否有前述問題,都還需一一釐清,也就是要針對根本引起肝指數升高的原因改善治療,才能讓肝指數下降,恢復正常。

如果確定是B肝發作,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是最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飲食方面只要保持新鮮均衡即可,在肝炎發作期間可以多補充高蛋白食物,不過,目前還無法經由飲食控制或治療肝炎發作。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少數年長B肝帶原者可能自行痊癒
 
 
文/許金川

Q:我近日因為腹脹不適到醫院求診,才知道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且肝臟有一顆7公分的肝腫瘤,我記得B型肝炎好像都是媽媽傳給小孩子,我的母親今年82歲,身體很硬朗,檢驗結果並沒有B型肝炎,而且還有B型肝炎的表面抗體,請問為什麼會這樣呢?

A:B型肝炎病毒的傳染方式除了垂直感染,還包括水平傳染。

垂直傳染就是媽媽在生產的時候將B肝病毒傳給小孩子;水平傳染則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因為看牙、刺青、針灸等導致皮膚黏膜損傷,如果使用的器械又消毒不完全,還存有B肝或C肝病毒,就可能因此感染B肝或C肝病毒,進而成為帶原者或是感染者。

至於為何你有B肝帶原,但媽媽卻沒有B肝帶原,而且還有B肝抗體,有可能是媽媽在生產當時有B肝帶原,可是隨著年紀增長,B肝病毒的活躍程度降低,最後B肝表面抗原消失,而且產生了B肝表面抗體,也就是B型肝炎痊癒了。

不過,對於這類自然感染後產生B肝表面抗體的患者,血液中的B肝核心抗體(anti-HBc)通常會呈陽性,這是一種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所留下的標記。

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所以感染到肝炎病毒後,幾乎不會有什麼特殊症狀,除非肝臟發炎很厲害,才可能會覺得疲倦、胃口不佳或腹脹等。

因此,對於不清楚自身有沒有B、C型肝炎的患者,最好抽血檢測B、C型肝炎,若確定沒有B型肝炎,也要進一步檢測有沒有B肝表面抗體,對肝臟才有多一分保障。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B肝用藥治療穩定 仍有肝癌風險
 
 
文/許金川

Q:我的母親有B型肝炎及肝硬化,大約6年前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貝樂克」治療。B肝病毒在服藥一年半左右就測不到了,肝指數也一直都很正常。

沒想到最近回診發現肝臟長出腫瘤,目前已確診是肝癌,準備入院治療,我們全家都很沮喪,病況如此穩定,怎麼還是長出肝癌?是否「貝樂克」已經失效了?

A:肝硬化患者原本即是肝癌的高危險群,每年大概有5%的機率會發生肝癌,至於目前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干安能、干適能、惠立妥、喜必福及貝樂克等,都是希望藉由藥物抑制B肝病毒的繁殖複製,讓B肝病毒無法再作怪,以免造成肝臟損傷,同時也降低肝癌發生的機率。

不過,B肝病毒及肝硬化都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即使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病況穩定,還是有發生肝癌的風險,不可輕忽,定期的抽血及超音波檢查缺一不可。至於肝癌的發生並非B肝抗病毒藥物失去療效所致,主因還是B肝病毒引起肝臟長期發炎,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

所謂「B肝抗病毒藥物失去療效」指的是在用藥期間,B肝病毒發生抗藥性,也就是B肝病毒發生突變,原本的用藥無法壓制B肝病毒,已經降低或消失至測不到的B肝病毒,又開始往上升,甚至肝指數(GOT、GPT)也會跟著高起來,此情況通常要抽血確認B肝突變的基因點,然後再依此去調整B肝用藥。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腹水還是肥胖? 超音波一照見真章
 
 
文/許金川

Q:我的先生從年輕就喜歡小酌,加上做生意的關係,常常三天兩頭就要應酬,不過,他平常都有爬山、健身,看他的精神和體力都不錯,心想應該是還好。

但最近這幾個月來,感覺他的肚子變大,我們都以為是他變胖,連腳都有點水腫,我們趕緊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是肝硬化造成這些症狀,請問肝硬化為什麼會讓肚子變大跟腳水腫呢?

A:臨床上有些病人將「腹水」誤以為是肥胖。其實這種情況只要照腹部超音波,馬上就能分辨出來。如果是肥胖造成的,通常是長時間累積慢慢變大,但如果是疾病造成的腹水,大都是在一、兩週內突然肚子鼓起來,甚至肚臍也會膨出來。

為何肝硬化的病人會出現腹水及腳水腫的情況?這是因為肝臟負責製造人體的白蛋白。白蛋白的其中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把水分留在血液中,維持血液的滲透壓,如果白蛋白偏低,水分就會滲出血管,進入周邊組織,因而出現腹水及下肢水腫的情況。

事實上,初期的肝硬化通常是沒有症狀,大都是較嚴重的肝硬化,才會併發腹水及下肢水腫,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找出肝硬化的原因。由於您的先生長年有喝酒習慣,有可能是酒精性肝硬化,但還是要確認有無其他造成肝炎的原因,包括B、C型肝炎或自體免疫肝病等,揪出肝硬化的根本原因後,加以控制改善。

不過,肝硬化若越來越嚴重,要根本解決就只剩肝臟移植一途了!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愛肝加油站》─捐肝者肝臟再生體積 視生理需求決定大小
 
 
文/許金川

Q:我的先生因為腳痛,自己亂投藥,不小心用了類固醇,腳是不痛了,但卻引起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現在住院中,黃疸指數已經飆升到35,凝血時間也不正常。

醫師有告知我們,如果病況沒有好轉,有可能會需要肝臟移植,目前應該是我的兒子要捐肝給他,請問捐肝後,肝功能指數多久才會恢復?切除的肝臟多久才會長回來呢?真讓人擔心!

A:肝臟功能衰竭的病人當黃疸指數越來越高,凝血時間一直延長,白蛋白數值越來越低,甚至體內的毒素排不出去,氨指數衝高,這些都是肝臟功能持續惡化的指標,如果肝功能沒有好轉的跡象,最後確實就剩下肝臟移植一途了。此時病人與家屬除了要擔心病況之外,就是捐肝的親屬能否順利恢復健康。

臨床上能夠成為捐肝者,都經過一系列的檢查,確認肝臟沒有問題,沒有B、C肝、沒有脂肪肝,膽道、血管的大小適當,肝臟的體積足夠,身體也沒有其他問題,才能捐出自己一部分的肝臟給別人。

通常在捐肝後的第3至7天,肝功能指數會升到最高,大概7天後,肝指數會開始慢慢下降,約2至4週才會恢復到正常範圍內。

肝臟切除之後肝臟會再生,再生的速度前3個月是最快的,一般在3至6個月內可長回原來8成的體積,6個月後就不太會再長了。

理論上,再生的肝臟體積並不會長到跟原來的一樣大,會長到多大就依生理需求而定了。

捐肝後肝臟再生的過程中,其實肝臟功能大都是正常的,唯有在藥物代謝方面可能會有些影響,所以需注意的是不要亂服藥物,其他的倒是不用太過擔心!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