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可風 功著杏林 緬懷 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





「台灣肝病之父」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榮譽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宋瑞樓教授,本(五)月廿六日清晨,因心肺衰竭病逝,享壽九十七歲。台灣痛失一位醫界舵手,國內醫界表哀悼與惋惜,門生故舊計畫在六月下旬,為宋瑞樓教授舉辦追思會,緬懷他培育醫學人才的風範及在台灣乃至國際醫學史上的卓越貢獻。

宋瑞樓教授出生於醫師世家,歷任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醫學院教授、內科主任,並兼任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台灣醫學會理事長、衛生署肝炎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及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等職,先後獲頒第一屆總統科學獎、第廿一屆醫療奉獻特殊貢獻獎等。晚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仍然掛心醫學教育,70歲退休後,一直到93歲仍然持續教導學生。


宋教授日據時代就讀台北帝大,在那個還搞不清肝病有分不同型別的時代,台灣幾乎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曾是肝病患者。日本的肝病患者比歐美國家多,台灣更勝於日本,在全球幾乎獨占鰲頭。這個發現讓他感觸很深,因此,他對肝病研究動心起念。澤田籐一郎是他的啟蒙老師,帶領他接觸胃腸肝膽的消化系統領域,這也打開台灣科學對抗肝炎的序幕。


隨著台灣本土的流行病學研究,證實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因,宋瑞樓教授所率領的台大研究團隊,力主引進B型肝炎疫苗,推動肝炎防治計畫,促成台灣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讓下一代免於肝病、肝硬化及肝癌之苦。如今的「台灣經驗」已成為全球對抗肝炎的典範。



宋瑞樓教授也首開國內胃鏡檢查先河,成為台灣消化內視鏡之父,完成第一例人體胃部檢查,並引進精密儀器,進行胃潰瘍、胃炎、胃癌鑑別診斷,開啟早期胃癌探討。


此外,宋教授更與學生許金川一起推動成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十九年來,離島偏鄉全台走透透,希望透過衛教及肝炎篩檢,呼籲民眾了解自己是否為B、C肝帶原者,進而定期追蹤做完整的肝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遺憾。



不僅在學術成就及對國人的貢獻,宋教授對研究及醫療工作的執著,也成為後輩的典範。「以病患為尊」則是宋教授最念茲在茲的身教。宋教授喜歡啟發學生動腦思考,一旦對方犯錯或答案不適當,他也不罵人,反而會怪自己「沒教好」,目的是要讓學生記住、不再犯錯,成為一名好醫師。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說,宋教授視醫學為良心事業,看到健保制度下,醫病關係緊張、疏離,他非常自責,認為自己沒把學生教好,口中常掛著要「切腹自殺」。



宋教授認為「討論學問無階級之分」,即使師生爭得面紅耳赤,他也不生氣,因為真理只有一個;台大醫學院畢業生只要聽到宋教授就會肅然起敬。



走過近一個世紀,宋教授傾一生之力,不但是位讓台灣更健康的仁醫,同時也是台灣、甚至全球研究肝炎的先驅。他術德兼備的胸襟氣度是我們身教、言教的典範,其精神也將長存醫界,讓人永遠追思與懷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