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肝炎病人常見的7個迷思
即使醫療日新月異,資訊發達,但還是有不少人對如何保肝,以訛傳訛,接收到錯誤訊息,結果離健康愈來愈遠。
諮詢/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整理/黃惠鈴
迷思1:一定要晚上11點前睡覺,否則肝功能會失調?
坊間流傳:傳統醫學認為晚上11點至清晨兩點氣血循環到肝,因此主張晚上十一點以前要上床休息。令常為了工作或課業得熬夜苦撐的人憂心:錯過這個時間睡覺,會不會爆肝啊?
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傳統醫學的肝,泛指現代醫學中的神經系統,因此熬夜者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種種症狀,也許是這個道理。同時,現代醫學認為,肝臟其實24小時都在運作,半夜時也是一樣,所以沒有所謂「幾點到幾點,是肝臟代謝最好的時間」這樣的論點。不過,人平躺時,流到肝臟的血流較多;站立時,流到肝臟的血流較少,因此飯後,要多臥床休息對肝臟較好,尤其肝炎發作者應如此,就是這個道理。
而且,充足的睡眠對人體健康很重要,可讓人消除疲勞,恢復精神,不得已非得晚睡,也要盡可能補眠回來,同時減少熬夜的機會。另外,如果平常很好睡,最近輾轉不成眠,卻沒心事也不喝咖啡不喝茶,本身有B型肝炎,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肝炎在發作了,必須注意。
迷思2:常覺得疲倦,表示肝不好?
人會累、覺得疲倦有很多原因,例如工作壓力、心理因素或傷風感冒等;另外,糖尿病、甲狀腺問題、癌症末期等也會引起疲累。
如果懷疑是肝病引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抽血檢驗肝功能,並做超音波檢查,如果兩者都正常,就表示疲倦不是由肝病引起。
有些人會認為,容易疲倦、想睡,就是肝不好,其實大部份的肝炎患者都沒有明顯症狀,少部份患者可能有睡眠問題,也多半是以倦怠、想睡居多。而可能引起倦怠的肝病,包括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肝硬化末期、肝癌末期等。
迷思3:治療肝炎,有沒有要特別吃什麼補的?吃蜆可以保肝嗎?
老一輩的人有個觀念,認為有肝病最好多吃些補品顧肝,蜆精即是民間流傳的保肝食品之一,因為醫書古籍上說,蜆具有強肝利膽的作用。
蜆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肝臟在新陳代謝時需要蛋白質作為材料,因此攝取蜆是有益肝臟健康。但是,有沒有特別的好處,目前沒有正式的醫學報告。
其實,肝病病人保護肝臟最好的方法,就是均衡飲食,盡量攝取不同的食物來源,不宜攝取太多單一食品。所以,只要平時飲食不挑食,平均攝取各種營養素,定時定量,不一定要服用蜆精等食品來保肝。此外,A型肝炎病毒容易寄生在蜆等貝殼類食物內,如果生食或未煮熟,可能感染A型肝炎,就得不償失了。
迷思4:親嘴、「嘿咻」會不會傳染肝炎?
如果親密伴侶有肝炎,沒有得肝炎的另一伴,難免心驚膽跳,深怕被傳染。接吻一般來說不會傳染肝炎,但如果太激情,吻到皮破血流,肝炎病毒就有可能經由傷口傳染給沒有肝炎抗體的伴侶。(但如果自己本身是帶原者,那麼兩人「同病相憐」,不必擔心。)
至於性行為,是成人傳染B型肝炎的最大途徑。如果確定自己沒有抗體,就需盡快施打疫苗,才能在親密接觸下保護自身。要注意的是,施打疫苗需經過一段時間才會產生抗體,因此,在還沒有產生抗體前,最好使用保險套,做好預防措施。
迷思5:肝不好,不能吃肉?
不少肝病病人吃素,因為坊間傳說:「肝不好,不能吃肉。」事實上,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肝臟需攝取足量的氨基酸來源,才能合成蛋白質,因此,只吃蔬菜水果,只吃生機飲食,蛋白質是不夠的。肝硬化的病人,因為蛋白質的合成力較弱,平日飲食也應補充富有蛋白質的肉類食物。
只有在肝硬化末期,為了避免發生肝昏迷的現象,才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而蛋白質在不同來源中有不同的氨基酸成份,因此,飲食均衡、新鮮、自然,是保養肝臟最好的方法。
迷思6:皮膚癢,是不是肝不好?
很多人皮膚癢,首先聯想到:「肝是不是出問題了?」日常生活中,蚊子或其他蟲類叮咬、對穿著的衣物或塗抹的藥物過敏,都會令人皮膚癢,不過這些都是良性的,短時間即可恢復。如果沒有接觸因素,皮膚癢的時間又久,就要仔細檢查原因。
肝臟是人體的化學工廠,也是解毒的器官,人體內的代謝物、藥物以及各種色素,大多經由肝臟排出體外,因此,如果肝不好,體內就會堆積廢物或毒物,尤其在皮膚,就會刺激皮膚內的末稍神經引起皮膚癢。
肝不好,膽汁積留在體內,引起黃疸,膽紅色刺激末稍神經也會引起皮膚癢。通常總膽紅素在5.0 gm/mL以上,皮膚就會癢,但每個人敏感度不一,有人在3.0 gm/mL就會癢,也有人在總膽紅素更高時才會癢。膽汁不通引起的黃疸,比肝不好引起的黃疸,更容易出現皮膚癢。
另外,有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原發性膽汁肝硬化」,在發病初期(總膽紅素在2.0gm/mL以下)就有皮膚癢的現象,通常以女性居多,如果肝機能正常,超音波也正常,這種皮膚癢就跟肝臟沒有關係。
迷思7:肝癌會遺傳嗎?
肝癌不會遺傳,但在台灣,肝癌有明顯的家族性,例如家族中舅舅、媽媽、小孩先後得肝癌,或兄弟先後得肝癌,這些肝癌家族都有B型肝炎。B型肝炎經過母子傳染,會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埋下日後轉變為肝癌的病因。
一般來說,肝癌的好發年齡在40、50歲以上,但也有年輕就得肝癌的,這種肝癌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出生時經由母親垂直感染到B型肝炎而來。台灣從民國73年起,就針對罹患B型肝炎的母親所生出的小孩,接種B型肝炎疫苗;75年7月後更全面對新生兒接種疫苗,所以,目前小朋友得B肝的機率大為減少。沒有B型肝炎,得到肝癌的機會就小很多。
在台灣,約有七成的肝癌是由B型肝炎引起,另約兩成多是由C型肝炎引起。不要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是避免得肝癌最好的方法。如果沒有B肝帶原,也沒有抗體,就要趕快注射疫苗;如果有B肝或C肝,就要找專科醫師定期追蹤。
另外,C型肝炎是經由血液傳染,如果身體的皮膚或口腔黏膜有傷口,又接觸到帶有C肝的血液,病毒就可能經由這些傷口進入體內造成感染。家人因為生活密切接觸,如果共用牙刷、牙膏、刮鬍刀等,是有可能因而受到感染。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健保給付放寬 肝炎病人福氣啦!
健保局於去年11月及今年7月,分別兩次調整放寬慢性B型肝炎與肝硬化患者的藥物治療給付標準,將能大幅提昇慢性B型肝炎病情的控制率。
諮詢/劉俊人(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許峻彬
經濟能力不佳或害怕作肝臟穿刺切片的B型肝炎患者、B型肝炎帶原但肝功能指數正常的肝硬化患者有福了!
中央健康保險局在去年11月1日以及今年7月1日,分別大幅開放B型肝炎治療用藥及B型肝炎帶原的肝硬化患者治療用藥的健保給付條件,許多過去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治療用藥的B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都能搭上這兩波開放的列車,順利獲得健保給付治療用藥,減少因未妥善治療肝炎或肝硬化,而惡化引發的肝臟併發症。
B肝用藥健保給付 不要求作肝穿刺
以往健保給付B型肝炎治療用藥,部分患者必須先進行肝臟穿刺切片的侵入性檢查,確定肝臟發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才能獲得健保給付治療用藥,有些慢性B型肝炎患者因為害怕作肝臟穿刺切片檢查,因此雖然有可能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卻因為未做肝臟穿刺切片確認,遲遲未接受治療。
健保局去年11月1日起,開放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持續六個月以上),如果有B型肝炎病毒e抗原陽性(代表病毒活性較大,肝炎發作及惡化機會大)持續超過三個月的情形,這類患者肝功能指數(ALT)又在正常值的兩倍以上,可以抽血檢查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病毒濃度在每毫升兩萬個國際單位(IU/mL)以上者,即可無須接受肝穿刺切片檢查,直接獲得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1~3年,或健保給付干擾素治療半年。
此外,同樣是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另有B型肝炎病毒e抗原陰性(代表病毒可能發生突變)持續超過三個月的情形,這類患者肝功能指數半年內有兩次以上在正常值兩倍以上,且每次檢查肝功能的時間間隔三個月,可以抽血檢查體內B型肝炎病毒濃度,濃度在每毫升兩千個國際單位以上者,無須作肝穿刺切片檢查,即可獲得健保給付口服抗並毒藥物治療1~3年,或健保給付干擾素治療1年。
口服抗病毒藥物一次最長給付3年
去年11月1日起,健保局給慢性B型肝炎患者的另一大福音,是將價格不斐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健保給付時間,從原來的只給付1年到1年半,延長到3年,使得許多過去因經濟不佳,無法持續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患者,能不受經濟因素影響而持續接受治療,以獲得更好的療效。
因癌症需接受化學治療的B型肝炎帶原者,往往會因為化學治療造成免疫力低下而肝炎發作,過去這些癌症病患必須在化學治療後,B型肝炎急性發作,才能獲得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健保局去年同一時間,也開放讓這些癌症病患在化學治療前,即可獲得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在化學治療前一周到結束後六個月使用,預防這些癌症病患在接受化學治療後,B型肝炎急性發作。
用藥更彈性 避免抗藥性
B型肝炎治療過程中,因為病毒對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導致療效不佳也是一大問題。以往醫師必須在觀察到接受治療的患者有肝功能不正常、發炎等症狀,才能以更換藥物的方式來解決抗藥性問題,健保局98年11月1日也開放,如果治療過程中,抽血發現B型肝炎病毒濃度增加超過10倍,就可以視為有抗藥性產生,可以即時換藥治療。
過去當病人口服抗病毒藥物干安能產生抗藥性,健保局僅允許醫師更換另一種口服藥物干適能治療病人,98年也開放干安能產生抗藥性時,可合併讓患者使用干安能及干適能一起治療,更能避免抗藥性進一步發生。99年7月起,合併治療的給付年限也從2年延長到3年。
肝硬化病友更受惠
繼去年11月1日起放寬給付條件造福肝功能指數不正常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後,健保局在今年7月1日起,又放寬B型肝炎帶原但肝功能指數正常的肝硬化患者的健保給付用藥標準。
B型肝炎帶原的肝硬化患者,過去必須經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不正常,且該指數達到前述B型肝炎患者的治療標準,方能獲得健保給付治療藥物。但一般B型肝炎病毒帶原的肝硬化患者,約有一半患者抽血檢查的肝功能指數都正常,這些患者過去因此無法獲得健保給付治療藥物,往往因而未接受治療。事實上,這些因為經濟不佳等因素未自費接受治療的肝硬化患者,往往會因為肝臟功能持續惡化,引發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肝衰竭或肝癌等重大併發症,5年內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十。
有鑑於此,健保局放寬標準,讓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正常,但有B型肝炎帶原的肝硬化患者,若抽血檢查體內病毒濃度在每毫升兩千個國際單位以上,且符合以下(1)或(2)其中一種病況:即(1)肝臟穿刺切片纖維化程度符合標準,或(2)超音波診斷為肝硬化併脾臟腫大,或超音波診斷為肝硬化併胃鏡檢查有食道或胃靜脈曲張者,就能獲得健保長期、不限年數給付口服抗病毒治療藥物。
這些肝硬化患者過去每年需自費負擔5萬元藥費,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在健保局調整給付條件後,約有1000~1500位肝硬化患者可以受惠,透過口服抗病毒藥物維持肝臟功能的穩定,避免病況惡化而死亡。
口服抗病毒藥延長給付年限
此外,針對產生抗藥性的B型肝炎患者,原先健保僅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兩年或干擾素1年,今年7月1日起,健保局也放寬到可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3年或干擾素1年,且如果停藥後復發,健保還可以再給付另一個3年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或干擾素1年療程。
健保局這兩次放寬B肝及肝硬化治療給付標準,可說能造福病患及降低肝病死亡率,原先健保給付的病患涵蓋範圍較小、療程時間較短,經過這兩度開放,擴大適用病患範圍並延長給付時間,預估可讓更多病人持續接受治療,因而降低肝病的死亡率。
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治療時間長短,與肝炎復發率有密切關連。以治療一年半統計,能達到治療目標的病人較少,因此這些未達治療目標的病人復發率,高達六到八成,治療3年則能大幅提昇達到治療目標的人數。
如以慢性B型肝炎病毒e抗原陽性的患者,也就是病毒較為活躍的患者來說,治療1年達到治療目標的病患,僅佔全部治療患者的兩成,治療3年則能將達到治療目標患者的比例提升為四到五成。所以,健保局這兩次放寬調整B型肝炎與肝硬化患者的藥物治療給付標準,將能大幅提昇慢性B型肝炎病情的控制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