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華人健康網

夫妻共用牙刷好危險!踢爆C肝病毒5迷思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5-11-04

C型肝炎病毒是什麼?台灣每年約有1萬3千多人死於慢性肝病和肝癌,C肝是致死禍首之一,目前全台約有40至60萬名C肝感染者,但多數人的認知有限。醫師表示,夫妻之間「共用牙刷」的感染機率比性行為更高,而且C肝病毒和登革熱病毒是親戚,都具有高突變率卻沒有預防性疫苗可用,亟需重視。

 
C肝患者一旦演變為肝硬化,高達3成在10年內演變成肝衰竭,甚至每年有1%到4%會發生肝癌。

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突變

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每一個關心健康的人都朗朗上口,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C肝比B肝更危險!台灣C型肝炎盛行率高達4%,是全球少數C肝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遠高於中、日、韓、紐、澳等國。以下整理5個有關C型肝炎病毒的常見迷思,提醒您培養良好的自主健康管理,降低感染風險,遠離「肝苦人生」!

迷思1:B肝對健康的威脅性比C肝更大?

B型肝炎和C型肝炎都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國內B肝感染者約240萬,C肝感染者約40到60萬人。急性B肝患者約5%轉變為慢性B型肝炎;急性C型肝炎感染者卻有高達50%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C肝患者一旦演變為肝硬化,高達3成在10年內演變成肝衰竭,甚至每年有1%到4%會發生肝癌。

而且,B肝有疫苗可以預防,透過新生兒全面預防注射B肝疫苗,國內30歲以下年輕族群的帶原率已從15%至20%下降至1%以下。相較於B肝,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的C肝,更容易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迷思2:C肝病毒和登革熱病毒是同一家族?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暨台大內科教授高嘉宏表示,C型肝炎病毒自1989年被發現,迄今僅26年,與近來流行的登革熱病毒同屬黃病毒科,可視為親戚,都是突變率高的RNA病毒,不但基因型多,也有許多亞型,因此兩種病毒都不易研發疫苗,身體也不易自行清除。

 
國內研究發現,造成夫妻感染C肝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性行為,而是「共用牙刷」。

台大醫院內科部暨肝炎研究中心主治醫師劉振驊指出,感染C型肝炎不單純是讓肝臟面臨損傷風險,還會導致全身性疾病及血管慢性發炎,也會增加全身其他癌症和糖尿病的罹病風險。研究證實,C肝患者除了會有慢性疲倦,也有其他肝外病變,包括神經、心血管、皮膚、免疫、內分泌等。

迷思3:性行為是感染C肝的頭號兇手?

多數人以為C肝主要透過性行為而傳染,但是,在針對國內夫妻所做的長期追蹤調查中,高嘉宏教授發現,一對夫妻有一人為C肝患者,每年配偶感染C肝機率約為0.23%,但這並非最常見的感染途徑,而是「共用牙刷」,顯示固定性伴侶且安全性行為,C肝感染機會相當小。此外,握手、接吻、共食、共享飲料、咳嗽或打噴嚏等日常互動,不會造成傳染。

高嘉宏教授指出,上述調查結果只適用於固性性伴侶。事實上,C肝感染途徑主要透過抽血液與體液傳染,整體來說,多重或不安全的性行為、靜脈藥癮和刺青,仍是引發急性C肝的前3大原因,其他包括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看牙、針灸、拔罐、穿耳洞、紋眉等,只要有傷口、器械消毒不全,接觸到被汙染的血液製品,就可能感染。

迷思4:肝功能正常就不用煩惱C肝問題?

大錯特錯!肝功能指數正常只代表肝臟「當下」沒有發炎,不代表過去沒有發炎,假如過去的發炎已經導致纖維化,從這一次的抽血是無法判斷出來。而且,就算人體有C肝抗體,也不代表有預防再次感染的保護力。

 
目前輸血和器官移植都會進行C肝檢測,以避免病毒的傳播。

其實,是否感染C型肝炎,不能光從肝功能異常與否進行評斷,也無法透過外觀或症狀判別,必須經過抽血檢驗,透過血清標記顯示的抗體有無,跟病毒量(HCV RNA)的存在,鑑別診斷。HCV RNA能檢確認血液中是否有C型肝炎病毒,若是陽性,表示血液中有病毒存在。

迷思5:B肝無法百分百治癒,C肝也一樣?

目前B肝無法完全治癒,只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降低血中病毒數量到測不到的情況,不過,目前C型肝炎有藥可以「治癒」。劉振驊醫師表示,目前C肝的標準治療是每周1次皮下注射的長效型干擾素,搭配每日口服雷巴威林的傳統二合一治療,但感染者常畏懼於副作用而放棄或拒絕治療;現在也有多款副作用小的全口服小分子口服藥物問世,治癒率高,成為患者的用藥參考,但是這類新藥尚未有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