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振興醫院
 
A、B、C型肝炎標記之臨床應用
 
 
林雨亭
 
肝炎標記,即為病毒性肝炎感染後產生的血清指標,對於A型、B型及C型肝炎的診斷治療與追蹤有很大的幫助。  

一、A型肝炎:

A型肝炎是經由糞口或飲水傳染的,一旦接觸到病毒,潛伏期為十五至四十五天(平均三十天),死亡者很少見,不會有慢性帶原狀態。

A型肝炎標記:

(1)Anti-HAV IgM:
表示近期的A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標記的敏感度高,臨床上出現此抗體,表示急性A型肝炎感染,通常在急性感染後會持續數月之久,少數情況會持續三到六個月的時間。但是在急性肝炎的早期,即出現症狀的五到七天內採取血清檢體,可能會呈現陰性反應。

(2)Anti-HAV IgG:
表示過去曾經感染A型肝炎病毒,或代表已經具有免疫力。本抗體出現的時間較IgM抗體為慢,通常在急性肝炎症狀出現後一至二週會出現陽性反應。另外,施打二劑的A型肝炎疫苗,也會出現此抗體。

二、B型肝炎:

B型肝炎可經由血液傳染、週產期傳染或性行為傳染,一旦接觸到病毒,潛伏期為三十至一百八十天(平均六十至九十天),初次受感染的成人,90%的患者可恢復,1%患者發生猛暴性肝炎,10%患者成為慢性肝炎或帶原者。過去台灣地區新生兒B型肝炎的感染,一半以上是週產期經由產道感染,90%以上是在五歲以前感染。

B型肝炎標記:

(1)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急性B型肝炎感染最早出現在血清中的肝炎標記,一旦抗原消失(少數持續超過六個月),表示肝炎感染後的痊癒。但是若此抗原持續超過六個月,則表示是B型肝炎帶原或慢性肝炎的狀態。表面抗原的血清濃度與疾病的臨床嚴重度無關。

(2)B型肝炎表面抗原抗體(Anti-HBs或HBsAb):
出現在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消失之後,表示B型肝炎感染後的痊癒,亦即對B型肝炎病毒產生免疫力。完成三劑B型肝炎疫苗的接種,也會出現此抗體,但是抗體濃度會隨時間而降低。若同時檢驗出抗原和抗體的存在,則表示可能感染不同亞型的B型肝炎病毒。

(3)Anti-HBc IgM:
在B型肝炎表面抗原出現後,一至二週內會出現後,而後持續六個月的陽性反應,是急性B型肝炎感染的早期標記。因為在表面抗原消失之後,表面抗體(Anti-HBs)出現前的時間不一定,因此會有數週之久的空窗期,此抗體即為近期B型肝炎感染的指標。極少數的病患(少於1至5%),在急性B型肝炎感染時,表面抗原的血清濃度太低而檢驗不到,此抗體可作為B型肝炎急性感染的指標。

(4)HBeAg:
伴隨著或緊跟著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出現在肝炎早期,表示B型 肝炎病毒高度的繁殖力與感染力,因此通常用來評估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效果。但是部份病人出現precore變異種時,即使HBeAg陰性反應,高濃度的HBV-DNA也可以代表B型肝炎病毒高度的複製能力與傳染性。

(5)Anti-HBe:
出現於急性B型肝炎的恢復期,代表低傳染力或不具傳染性B 型肝炎帶原者,通常代表病毒不具有複製力,但部份病人出現precore變異種時,常伴有HBV-DNA陽性反應,則病毒仍有複製能力與傳染性。

(6)HBV-DNA:
出現於急性B型肝炎的早期,代表血液中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即病毒的複製能力與傳染性,也可以作為慢性B型肝炎治療效果的評估。低於每毫升105到106的病毒數,表示傳染性與肝臟的損傷有限,通常此時也測不到HBeAg。



三、C型肝炎:

以前稱為輸血性非A非B型肝炎,主要是經由血液傳染,一旦接觸到病毒,潛伏期為十五至一百六十天(平均五十天),病程之特性為血清轉胺脢呈波動性上升,超過50%會轉變成為慢性肝炎,20~40%的慢性肝炎會發展成肝硬化。目前尚無適當疫苗可以預防C型肝炎的感染。

C型肝炎標記:

(1)Anti-HCV:
目前使用的檢驗試劑,主要是含有高度保留的核心抗原、NS3抗原和NS4抗原的第二代工具,可用於急性C型肝炎的診斷。第三代試劑含有NS5抗原,可以更早期檢驗出Anti-HCV。

(2)HCV-RNA:
代表血液中C型肝炎病毒的濃度,反映肝臟中C型肝炎病毒的繁殖力,可以作為慢性C型肝炎治療的評估。另外,在抗體未出現之前,可以作為早期感染的指標,是診斷有無C型肝炎感染,最具敏感性與特異性的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