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超音波  肝臟檢查利器
 
 
想知道肝臟健不健康,為什麼光抽血檢查還不夠,還要作腹部超音波?它有什麼厲害之處?

諮詢/梁嘉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梁嘉德、方青
                                                   
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因為沒有神經,初期和中期常沒有症狀,發現時已屬晚期。即使是健康的B肝或C肝帶原者,也可能由肝炎、肝硬化,發展到肝癌,尤其是慢性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數倍,若已經有合併肝硬化的患者,發生機率更高,應特別小心注意。

要避免「肝癌三部曲」,一般慢性肝病或有慢性肝炎帶原的病患,會建議定期追蹤檢查,除了每半年做一次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GOT、GPT)及甲型胎兒蛋白(AFP,即肝癌指標)以外,會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藉由超音波的檢查,可以發現是否有肝硬化,肝臟腫瘤或其他可能腹腔器官的異常。

很多人以為只要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是否正常即可,不需費事再照腹部超音波,事實上,這樣的防護絕對不夠。抽血指數只是檢查肝功能指數GOT、GPT及胎兒蛋白是否正常,但要確認有沒有小型肝癌(即3公分以下的腫瘤),最好作腹部超音波檢查。早年台大醫院許金川教授的研究即發現,有三分之一的肝癌病人抽血檢查胎兒蛋白是正常的。

超音波可透視肝臟

超音波的原理是藉由高頻率的音波,進入身體後在組織間傳導,利用不同組織間的音波反射回音來成像,藉此探察腹部內的組織結構。超音波機器的進步,已經可以達到即時的影像觀察,並且從過去的一維影像,進步到現在的立體成像。藉由此非侵襲性的檢查,來檢查整個腹腔器官。除了肝臟以外,也可以檢查如膽道、膽囊、胰臟、脾臟、腎臟等器官。除此之外,也常用來篩檢不明原因的腹痛或發燒。

對於肝臟,腹部超音波目前仍是檢查肝臟的首要工具之一,除了可以作為篩檢肝硬化、肝腫瘤外,對於許多慢性疾病的追蹤,肝臟感染膿瘍的追蹤與治療等,都非常重要。對於肝臟實質的病變,如脂肪肝、肝臟纖維化等,也都能準確的診斷出來。

肝臟腫瘤並不一定都是惡性,良性的腫瘤或病灶也相當常見,如血管瘤、局部結節增生、肝囊腫等等,這些都可以藉由超音波來作診斷與追蹤,必要時可以配合電腦斷層攝影(CT)或磁振造影(MRI)輔助研判肝臟的病灶。

肝臟穿刺的導航系統

超音波可以提供即時的影像,因此可作為導引肝臟穿刺檢查,或肝臟腫瘤的局部治療(如酒精注射治療、無線頻率電燒治療)之用。一般肝臟穿刺,常基於兩個理由:一是研判肝臟腫瘤的性質;二是研判肝臟有無發炎、肝硬化或其他實質上的變化。肝臟穿刺的方式除了以腹部超音波來導引進行以外,也可利用電腦斷層進行導引。利用超音波檢查先加以定位、確認肝臟要進行切片的位置,用細針經皮膚穿刺一個傷口,直接到肝臟部位取出一小片肝臟組織,做病理化驗。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細看血流變化

近年來超音波的進展,除了一般常用的黑白灰階超音波以外,也有所謂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利用色彩的變化與成像來顯示血管內的血流與方向。於臨床上,可藉由血管血流的成像來觀察腫瘤是否侵犯血管,或是否有其他血管的結構異常(如側枝血管或血管分流)。另外,血管阻塞或肝臟門脈高壓症,可能會有血流逆行現象,也可使用這類超音波來檢查。

超音波的侷限

由於超音波的是藉由音波穿透與反射,來進行身體內部的檢查,超音波檢查仍有侷限。例如當患者過胖,音波穿透脂肪層時容易消耗能量,因此深層組織影像會比較不清楚。另外過胖的患者,常合併有脂肪肝,容易造成肝臟內病灶比較不清楚。

另外,由於超音波無法穿透空氣和骨頭,而腹腔內腸胃道空氣較多,因此超音波檢查不利於檢查大腸及小腸的病兆。而肝臟前側與外側有肋骨包覆,超音波也無法穿透骨頭,檢查時必須避開肋骨,由肋骨間來進行檢查,因此對於長在一些特定位置的肝臟內病灶(肋骨下方,肝圓頂部)常會有檢查的死角,此時需要輔以其他影像檢查。

雖然超音波可以篩檢出肝臟內的病灶,但是常不易馬上藉由影像判斷出這些病灶的良惡性,須配合電腦斷層攝影(CT)或磁振造影(MRI)來輔助判斷。

快速、安全、無輻射

超音波檢查雖有極限與缺點,且與執行超音波者的經驗與技術有關,但超音波具有操作簡單、不具侵襲性、沒有放射暴露危險的特色,已成為肝病篩檢、診斷與追蹤的利器,同時也可提供後續的治療輔助。因此,完整的肝臟檢查,需包括抽血檢查與超音波檢查,才能早期診斷肝病及早治療。
---------------------------------

〔Q&A〕
  

Q:超音波檢查沒有肝癌,就可以放心了?

A:不見得,雖然超音波可篩檢出肝病及大部分的肝癌,但少部分浸潤性肝癌病灶影像常無法清晰分辨出來。另外,肝硬化病患也常有硬化結節,有時候超音波檢查也不易與真正的小型肝癌區分出來,必須配合其他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攝影、磁振造影或是腫瘤的切片檢查來確認。
  

Q:超音波檢查說,肝粗糙是什麼意思?

A:一般肝臟的質地是細緻的,若因為慢性肝病或慢性肝炎,肝臟發炎後留在肝臟的痕跡就成為肝臟纖維化或稱肝粗糙,嚴重者甚至演變成肝硬化,而超音波下則呈現不規則的顆粒與粗糙。超音波影像上會拿肝臟質地與脾臟質地做比較,嚴重的肝硬化,肝臟表面會像凹凸不平的苦瓜,肝臟邊緣會鈍化,或肝臟內肝靜脈血管內壁呈現狹窄不規則。
  

Q:超音波檢查說,肝太亮是什麼意思?

A: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太亮,即診斷為脂肪肝,由於過多的脂肪在肝臟積蓄,而產生超音波影像上反射與亮度增加。
  

Q:超音波檢查說,肝內有黑色陰影,是什麼意思?

A:肝臟內有陰影,有可能真的有病灶,也可能是假影。可能為常見的良性肝腫瘤,如:肝囊腫(肝水泡)或是血管瘤等;亦可能為肝臟惡性腫瘤,倘若發現之病灶無法單用超音波判別,則需再仰賴電腦斷層或其他影像學檢查,來做進一步診斷。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有屁快放,才健康!
 
 
屁的氣味、放屁的次數,竟能反映消化道的健康狀況。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屁憋著不敢放,還可能有害健康!

諮詢/魏淑鉁(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助理教授)

撰稿/黃惠鈴

美國好萊塢男星「小布」布萊德彼特,是有名的型男,全世界有不少女粉絲。不過,幾個月前,美國媒體卻爆料,平時愛小酌兩杯的他,迷上用朝鮮薊調配雞尾酒,但朝鮮薊有容易產生氣體的副作用,害他在臥房裡猛排氣、臭屁連連,熏得同居女友、也是有名的性感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凍未條,傳出要求分房,一直唱衰兩人戀情的八卦媒體樂得又有話題可炒作。

放屁,除了令旁人掩鼻走避,如果放屁的時機不合宜,例如作重要的會議報告、終於能跟心儀許久的異性約會,或自信滿滿求職面談時,突然「噗——」一聲,當事人肯定尷尬難堪。

人人都會放屁

沒放屁的人別幸災樂禍,以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事實上,正常人每天會放屁5~20次,約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氣體,只是你或別人有沒有注意到而已。

屁,正確來說應是「胃腸氣」,指的是動物肛門排出的氣體。組成屁的氣體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咀嚼時吞入消化道的氣體;另一是大腸和直腸內的細菌,在發酵食物殘渣時,產生的氣體。

屁的具體成分因人種和食物來源不同而異,基本上99%的成分都是無味的物質,如氮氣、氫氣、氧氣、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另外1%才是有惡臭味的物質,例如,有如臭雞蛋味的硫化氫;有糞便氣味的吲哚和糞臭素(3-甲基吲哚);有刺鼻氣味的氨、揮發胺和揮發脂肪酸。

其中,屁中的氮氣和氧氣全部從吞入消化道的空氣而來;二氧化碳大部分源自腸液中的碳酸氫鹽與酸的中和反應,還有腸內細菌的發酵作用;小部分的二氧化碳來自於透過細胞膜、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至於氫氣和甲烷,是完全由腸內細菌分解食物成分所產生。

攸關健康  絕非丁點大「屁事」

俗語中,如果不屑他人的言論,常常損人「在放屁」;或把不值得關注的事,稱作「屁事」,何需大驚小怪!不過,屁的氣味、放屁多少,都能反映消化道的健康狀況。

就正常生理機能來說,放屁是反映腸道活動的重要訊息,這也是為何病人在手術後或做其他治療時,護理人員很關心是否排氣的原因。但,太常放屁的症狀可能暗藏腸躁症或某些器質疾病。尤其如果突然出現過度頻繁排氣,或者上腹有嚴重、長時間或一再復發的疼痛感,特別又合併出現新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出血、體重減輕、發燒或胸痛等,更應該積極尋求醫師診斷。

過度排氣除了可能因為疾病問題外,有時還有其他原因,例如使用抗生素,因而干擾了腸道裡的正常菌;或過度使用瀉藥;或假如你放屁的時間主要在吃完乳製品後,很可能是因乳糖不耐症,身體無法分解乳品中的糖所致。也有人可能因為不能分解吸收人工甘味劑等食品添加物,才一直放屁。

憋住不放,有害健康

放屁無害,因為屁是由多種腸道成分自然組合而成。但是,如果體內有股排氣的壓力、很想放屁,卻刻意憋住,很可能會造成不適。理論上,可能造成腸道擴張及刻意壓制腸道內容物排出,而導致便秘。

不是所有屁都由肛門排出。當腸道內腔的任何氣體成分的部分壓,高於它在血流中的部分壓時,藉由擴散過程,氣體成分就會進入腸壁的血流中。當血液流經肺,氣體可從血液中擴散出去,因而隨著吐氣呼出。假如白天憋住不放屁,晚上睡覺身體放鬆時,通常會不自主地排氣。有些胃腸氣可能混在糞便中,隨著排便時離開體內。

積極對治屁事

如果過度排氣是因疾病引起,得先治療疾病,才能緩解。另外,調整生活型態也有助益。例如,試著釐清哪些食物容易讓你放屁,盡量少吃;少吃油炸、油膩的食物;必要時減少吃乳製品;暫時減少纖維攝取量,待情況好轉,再逐漸加回應有的攝取量等。

益生菌(例如,含有活菌的優格),因為可調整腸道內的菌種,可能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減少氣的產生而減少排氣。針對有些食物成分不被身體消化,因此引起放屁的情形,可吃消化酵素類的補充品,例如半乳糖分解酵素(alpha-galactosidase enzyme),或許可促進小腸和大腸的菌種活動而明顯降低排氣量。

有些辛辣物可能可以減少放屁,特別是小茴香、胡荽、葛縷子、無袋種子(一種印度咖哩香料)、薑黃、阿魏(或叫興渠,是一種印度香料)、土荊介,以及昆布海帶等。

總之,屁事可大可小,但別讓它影響你的健康。
---------------------------------

◎吃什麼食物,放什麼屁

吃什麼食物、吃多少,跟「屁事」大有關係。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肉類,屁中硫化氫、吲哚和糞臭素的含量升高,此時放的屁有明顯臭味。

大多數澱粉類食物,包括馬鈴薯、玉米、麵條、小麥,可說是「屁的製造機」,因為這類食物在大腸被分解時,會製造氣體。而且吃多了澱粉類食物,屁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屁量會明顯增多。因為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明顯大於硫化氫、吲哚和糞臭素,而且氣壓增大時,放屁的氣流速度也增大,放的屁就更大聲,但是二氧化碳沒有氣味,所以有「響屁不臭、臭屁不響」和「響屁不臭悶屁臭」的說法。有趣的是,米是唯一不會製造胃腸氣的澱粉類食物。

高纖食物雖然對健康有諸多益處,但很不幸地,也較容易讓人放屁。而某些食物因為含特殊物質,會提高放屁的機率,也會改變屁的氣味,例如:

‧    紅薯:含有氣化酶,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    白蘿蔔:味辛,性寒,有理氣之效,而可促進胃液分泌,調整胃腸機能,促進腸道蠕動。白蘿蔔含澱粉酶和木質素,會疏理腸氣,所以生吃會放屁,而且有特殊臭氣,俗稱「蘿蔔屁」。

‧    洋蔥、韭菜、大蒜:含刺激物質,吃過量時,屁會有洋蔥、韭菜、大蒜氣味,威力驚人。

‧    大豆等豆類:含有大量寡醣和蛋白質,可以產生大量的氣體和惡臭物質,因此屁多而臭。

如果要避免尷尬,可以把豆類煮過後,浸泡久一點,因為寡醣會水解,可因此降低產生胃腸氣。但這樣一來,也會讓其他可水解的營養素流失掉。此外,讓豆類發酵,也可減少胃腸氣,讓人比較不會「連環炮」。或者也可利用煮過的豆類發酵來的酒,來煮新的豆子。發酵過的豆類產品,例如味增,就比較不會讓人放屁。

‧ 碳酸飲料,例如可樂、啤酒等,也是會生「氣」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