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有柔軟心也要有柔軟肝~肝硬化知多少?
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造成國人罹患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全國300多萬B型肝炎帶原者及30萬C型肝炎患者,要如何護肝才能免除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危機?一旦肝臟不再柔軟,又該如何保健才能自救?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才能遠離它。
在台灣,每個人都知道做人要有一顆柔軟心,但是許多人不知道保有一顆柔軟肝也很重要,甚至有些人的肝早已硬掉了,也就是有了肝硬化而不自知。
撰稿/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什麼叫「肝硬化」?
肝硬化,顧名思義就是肝變硬了,失去正常的柔軟性,摸起來像木板或石頭一樣硬梆梆,就稱為「肝硬化」。
正常人的肝臟應該像菜市場賣的豬肝一樣,看起來表面是平滑的,摸起來是軟軟的,這是因為正常的肝臟除了柔軟的肝細胞外,很少有纖維組織,一旦肝臟因各種原因使得肝組織發炎、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隨之增生,整個肝臟被纖維組織分割成許多小結節,纖維組織一增多,整個肝臟也就變硬了。
那些原因會使肝臟硬化?
不管什麼原因讓肝細胞大量或長期壞死,只要纖維組織增加,時間一久,肝臟就慢慢變硬,形成肝硬化。常見的原因有:
慢性B型或C型肝炎
由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若長期發炎,也會引起纖維組織增加,久而久之就變成肝硬化。
長期酗酒
長期大量飲酒,造成肝組織發炎壞死,先形成酒精性肝炎,最後演變為肝硬化。
藥物中毒
服用各種藥物,以及各種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甚至保健食品,引起肝細胞大量壞死,形成肝硬化。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引起肝內外膽管細胞發炎壞死,造成膽汁鬱積不通,久而久之形成肝硬化。
先天性銅離子代謝異常(威爾森氏症)
由於銅離子代謝異常,過多的銅離子沈積於肝、腦等器官,除了造成腦細胞受損,也破壞肝臟,形成肝硬化。
怎樣知道肝有沒有變硬?
肝臟是軟是硬?從身體外表看不出來,必需由醫師仔細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檢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醫師觸診
正常柔軟的肝不太摸得到,但如果肝硬化了,醫師用手可以感覺的到,通常都是硬化的很厲害且肝臟腫大,才比較容易摸得出來。
肝機能檢查
嚴重的肝硬化,經由肝機能檢查才能看出有變化。通常是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黃疸指數升高,凝血的時間延長,嚴重時血中氨也增加。
血球數變化
肝硬化厲害時,脾臟會腫大,且有機能亢進現象,因此血小板、白血球會減少。
胃、食道靜脈瘤
肝硬化厲害時,胃腸的血液不易經門靜脈流到肝臟,因此會另外找通道,最常是轉到食道或胃的靜脈,形成胃或食道靜脈瘤。通常見於嚴重的肝硬化病人,但也有人沒有肝硬化,卻也有胃或食道靜脈瘤,這些大都是原因不明的門靜脈壓力太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腹部超音波檢查
這是最簡單且可正確診斷肝硬化的檢查方法。當肝硬化時,肝臟表面凹凸不平、質地粗糙,或再加上脾臟腫大、門靜脈變粗,在超音波檢視下正確性很高。
肝切片
取一點肝組織做病理檢查,這是可以確認診斷的方法,但屬於侵入性檢查,有些病人因為害怕而有所排拒。
肝硬化了 怎麼辦?
一旦診斷確認有肝硬化,要注意以下幾點:
•去除肝硬化的病因,以免繼續惡化:有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者,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如果是酗酒引起的,要趕快戒酒。如果是藥物或毒物引起的,趕快停止使用。
•維護肝臟的剩餘功能:不要傷肝,保持生活起居正常,飲食均衡,多攝取新鮮自然的食品,尤其多補充蛋白質(但已發生肝昏迷者不宜),避免攝取化學添加物,例如酸辣、醃製、含人工香味、甘味劑等食材,並應戒酒。
肝硬化的治療原則
肝硬化的疾病本身並沒有特殊妙方,這是因為醫學界目前對於肝臟組織中纖維形成的原理並不十分明瞭,這也是醫界目前努力研究方向之一。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知,肝臟組織中纖維一旦形成就無法消失,也就是說纖維化不可逆的現象。因此現階段肝硬化病人之治療的三大目標是:
•讓剩存的肝功能發揮到最大程度:也就是儘量降低肝臟的傷害,如不亂服藥物;並攝取均衡,營養的飲食和適當的休息來達成。
•預防感染:可由適度的休息及足睡眠,以及足夠的營養和維持環境清潔來預防。
•控制因肝硬化引起的併發症:腹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急性肝腦病變等都肝硬化的併發症。
得了肝硬化有什麼症狀?
在肝硬化的早期、中期通常都沒有什麼症狀,到了末期可能會有以下的症狀:
•疲倦:體力減退,容易疲勞。
•黃疸:眼白及皮膚變黃。
•男性胸部腫大:男性的乳房大起來,醫學上稱為「男性女乳症」。
•出血傾向:牙齦容易出血,皮膚容易瘀青。
•解血便或吐血:因為併發食道靜脈瘤破裂而出血。
•腹水及水腫:肝臟製造的蛋白質不夠,因此會出現腹水及水腫現象。
•肝昏迷:肝硬化末期患者,體內的毒素無法經由肝臟解毒,毒素積存在體內,抑制腦細胞的活性,引起肝昏迷。
肝硬化有什麼危險性?
嚴重的肝硬化有可能出現以下情形,致面臨生命危險:
•大吐血:胃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引起血便或吐血,嚴重者引起休克。
•肝昏迷:體內毒素無法排除,造成意識昏迷。
•細菌感染:肝硬化時容易有腹膜炎,甚至引起菌血症或敗血症,嚴重者引起休克死亡。
•併發肝癌:不管是B型或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每年均有5%左右會發生肝癌。
有肝硬化要如何照顧及治療?
一旦有肝硬化,在生活上要注意保肝。起居作息要正常,定時排便保持通暢,如果有發燒或意識不清的狀況,就要趕快送醫診治。
此外,肝硬化容易併發肝癌,因此要定期追蹤檢查。
有藥物可軟化已硬化的肝嗎?
目前沒有藥物可以使硬化的肝軟化回來,但如果是酗酒引起的肝硬化,及早戒酒,還有機會回復部分肝機能。此外,最近的研究顯示,B型或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初期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減輕肝硬化的程度。
Q&A
Q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一定會走上肝硬化這條路嗎?
A不是的,事實上大部分的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可以跟病毒和平共存一輩子,但如果肝指數一直高高低低,也就是所謂的慢性肝炎,會比較容易演變為肝硬化。一般來說,感染C型肝炎比B型肝炎容易演變為肝硬化。
Q體格佳、體力好的人,也有可能會肝硬化嗎?
A在肝硬化初期,體力通常不會受到影響,可以照常上山下海,因此體力與體格好,並不代表就一定沒有肝硬化。
Q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正常,可以說就沒有肝硬化嗎?
A抽血結果顯示肝機能正常,只能代表抽血時肝臟組織沒有發炎壞死,不代表以前肝組織沒有發炎,因此肝指數正常的人也有可能有肝硬化、甚至也有可能有肝癌。
事實上,在肝硬化末期時,感染B型肝炎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病毒活性已大為減弱、甚至停止,因此常見肝指數GOT、GPT是正常的。
Q先生有肝硬化,我們還可以有閨房之樂嗎?
A在肝硬化初期、中期,通常體力不受影響,仍可保有閨房之樂。而在肝硬化末期,體力較弱,性能力可能也會減弱,但必要時可以由醫師開處藍色小丸子「威而鋼」或其他性功能障礙用藥,但由於這些藥物大多由肝臟代謝,因此應先經醫師評估是否適用。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原則
•飲食要均衡,除非到了肝硬化末期,否則要多攝取蛋白質,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必要時可補充維他命B群。
•避免吃化學添加物,以及酸辣、含防腐劑或發霉的食物。
•不要隨便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甚至保健食品或增強免疫的食品。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脾臟腫大,預告肝硬化?
脾臟腫大,超出肋骨下方,不是你的情緒管理差,可能表示造血功能異常或是肝硬化,或其他疾病纏身!
諮詢/徐士哲(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許峻彬
脾臟腫大,預告肝硬化?
脾臟在西方醫學史上曾被認為是主管情緒的器官,但現代醫學的發現證實,脾臟跟情緒無關,脾臟並非掌管人內在「脾氣」的器官;相反地,脾臟掌理的是人對抗外來物的免疫功能,負責為人體抵禦外侮。
脾臟的位置在人體的左上腹部,一般人脾臟的最下緣不會超過肋骨下緣,因此脾臟是被人體的肋骨所包覆。肋骨可以保護脾臟,避免脾臟因為外傷強烈撞擊而致內出血;一旦脾臟腫大,才會超出肋骨下緣。
抵禦外侮 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臟是人體淋巴系統的一部分,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臟具有免疫、造血、清理衰老過期紅血球等功能,脾臟有很多淋巴球,包含辨識外來細菌或病毒的淋巴球、負責發號施令傳達攻擊訊號的淋巴球與直接攻擊細菌病毒的淋巴球,可配合人體其他免疫系統,殺死侵入人體的細菌或病毒。人體的造血功能一般是由骨髓負責,但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等骨髓功能低下的人,骨髓的造血功能也會受影響,此時脾臟可以負擔起人體造血功能的重任。
一般正常的脾臟長度約在13公分內,形狀如同被打扁的饅頭,近似圓盤狀。如同正常人有高矮胖瘦,約有3%的健康成年人的脾臟尺寸超過正常標準,但並無相關的健康問題。評估是否有脾臟腫大,醫師會請受檢者平躺,醫師用手觸壓受檢者左上腹肋骨下緣處,如果可以摸到超出肋骨下緣的脾臟邊緣,就需懷疑脾臟腫大的可能。
引發脾臟腫大的原因有造血系統異常,例如罹患血癌、淋巴癌,或地中海貧血等先天性貧血症;此外,脾臟循環的問題也會引發脾臟腫大,例如肝硬化導致脾靜脈流向肝臟的血流阻力增加,脾臟淤積血液引發脾臟腫大;心臟衰竭、細菌感染也都會引發脾臟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脾臟腫大;人體代謝功能異常也是脾臟腫大的原因之一,例如罹患肝醣儲積症的病人,因為代謝功能異常導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堆積在脾臟,進而引發脾臟腫大。
其他疾病威脅脾臟健康
慢性疾病,例如肝硬化引起脾臟腫大,早期大多數都沒有症狀。直到脾臟腫大到相當程度,脾臟外膜受到牽扯,或者壓迫到鄰近器官,例如胃或腸道,才可能產生症狀,例如上腹痛、左胸痛、背痛、或容易有飢餓感。
脾臟腫大若是因急性病程,如感染、血癌等因素在短時間造成,病人較容易產生症狀。若脾臟腫大伴隨貧血,病人可能會有疲勞感、暈眩、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腫大的脾臟在極少數情況下會自發性破裂,造成內出血及休克,有生命危險。
病態的脾臟腫大通常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因為其他疾病造成的;造成脾臟腫大的這些疾病,自然會對病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肝硬化造成的脾臟腫大,病人通常罹患慢性肝炎,如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有肝功能異常、腹水、抵抗力低下等問題;心臟衰竭會造成脾臟、肝臟的血液回流不順,因而引發脾臟腫大,患者會有心衰竭的症狀,如乏力、呼吸困難、水腫等;若脾臟腫大是因為病人遭細菌或病毒感染,此時也必須找尋病原以治療感染症。因此,脾臟腫大的病人一定要就醫治療,找出致病原因,對症下藥。
肝硬化與脾臟腫大相關
肝硬化是脾臟腫大的病因之一。在慢性肝病盛行區域例如台灣,看到脾臟腫大,就要注意病人有無肝硬化。肝硬化會使匯集脾臟血液的肝臟門靜脈產生高壓,脾臟血液因為這一高壓所生的阻力,無法順利流向肝臟,因此血液堵塞在脾臟,造成脾臟腫大。這時,脾臟內的血液又會自尋出路,有時大量脾臟血液走向胃或食道靜脈,造成胃或食道靜脈鼓起來,稱為胃靜脈曲張或食道靜脈曲張,如不及時處理,病人往往會因為曲張破裂出血而死亡。
左上腹避免受碰撞
脾臟腫大的處置一般是針對原有疾病如感染、肝硬化、或血液疾病加以治療。單就脾臟腫大的治療,除非產生疼痛症狀影響到病人生活品質,才會考慮手術摘除脾臟。
有時為了病人後續的其他治療,也會手術摘除脾臟,例如脾臟腫大造成血小板過低,病人因為要接受重大手術,必須提升血小板減少手術出血風險,此時會考慮摘除脾臟;或有些病人為了減少器官移植後發生排斥,也會考慮摘除脾臟。由於脾臟是免疫系統的一環,摘除脾臟後,較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在日常生活,脾臟腫大的病人應該避免脾臟所在的左上腹部遭受碰撞,因為腫大的脾臟可能因碰撞而破裂出血;脾臟腫大若是造成血小板低下,血液凝結功能變差,鼻腔與牙齦等處容易出血,頭部外傷時也容易顱內出血。因此,避免碰撞與碰撞造成的外傷,是脾臟腫大病人在生活上必須嚴加注意的。
懷疑脾臟腫大,要做什麼檢查?
通常需要先觸診,初步確認脾臟是否超出肋骨下緣。另外,醫師會視需要安排X光檢查或超音波,X光檢查可以看到脾臟下緣的位置,超音波可直接觀察脾臟的大小是否正常。
此外,為了察明病因,醫師會問診,確認是否去過感染疾病盛行的高危險地區,並抽血檢查有無血液疾病、有無B型或C型慢性肝炎等;如懷疑是心臟衰竭引發的脾臟腫大,還要作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查。
------------------------------------------------------------------------
Q&A
Q:摘除脾臟後,如何降低感染的風險?
A:摘除脾臟後,因為證據顯示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增加,目前醫界的標準做法是病人必須在脾臟摘除手術至少14天前及摘除手術14天後,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因為有部分證據顯示,摘除脾臟後感染革蘭氏陰性菌、腦膜炎與b型嗜血桿菌的風險增加,因此會建議病人施打能預防這些細菌感染的疫苗,但此尚未成為醫界共識。
此外,脾臟摘除後,應該加強自我健康管理,例如勤洗手、感染疾病流行時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避免感染。
Q:脾臟愈大,功能愈好?
A:脾臟愈大,不代表脾臟的功能愈好;相反地,如果脾臟過度腫大,超過正常的範圍,通常代表有肝硬化或血液病等其他疾病纏身,應該及早檢查治療。
有柔軟心也要有柔軟肝~肝硬化知多少?
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造成國人罹患肝硬化最主要的原因。全國300多萬B型肝炎帶原者及30萬C型肝炎患者,要如何護肝才能免除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危機?一旦肝臟不再柔軟,又該如何保健才能自救?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才能遠離它。
在台灣,每個人都知道做人要有一顆柔軟心,但是許多人不知道保有一顆柔軟肝也很重要,甚至有些人的肝早已硬掉了,也就是有了肝硬化而不自知。
撰稿/許金川(本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什麼叫「肝硬化」?
肝硬化,顧名思義就是肝變硬了,失去正常的柔軟性,摸起來像木板或石頭一樣硬梆梆,就稱為「肝硬化」。
正常人的肝臟應該像菜市場賣的豬肝一樣,看起來表面是平滑的,摸起來是軟軟的,這是因為正常的肝臟除了柔軟的肝細胞外,很少有纖維組織,一旦肝臟因各種原因使得肝組織發炎、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隨之增生,整個肝臟被纖維組織分割成許多小結節,纖維組織一增多,整個肝臟也就變硬了。
那些原因會使肝臟硬化?
不管什麼原因讓肝細胞大量或長期壞死,只要纖維組織增加,時間一久,肝臟就慢慢變硬,形成肝硬化。常見的原因有:
慢性B型或C型肝炎
由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若長期發炎,也會引起纖維組織增加,久而久之就變成肝硬化。
長期酗酒
長期大量飲酒,造成肝組織發炎壞死,先形成酒精性肝炎,最後演變為肝硬化。
藥物中毒
服用各種藥物,以及各種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甚至保健食品,引起肝細胞大量壞死,形成肝硬化。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引起肝內外膽管細胞發炎壞死,造成膽汁鬱積不通,久而久之形成肝硬化。
先天性銅離子代謝異常(威爾森氏症)
由於銅離子代謝異常,過多的銅離子沈積於肝、腦等器官,除了造成腦細胞受損,也破壞肝臟,形成肝硬化。
怎樣知道肝有沒有變硬?
肝臟是軟是硬?從身體外表看不出來,必需由醫師仔細檢查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檢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醫師觸診
正常柔軟的肝不太摸得到,但如果肝硬化了,醫師用手可以感覺的到,通常都是硬化的很厲害且肝臟腫大,才比較容易摸得出來。
肝機能檢查
嚴重的肝硬化,經由肝機能檢查才能看出有變化。通常是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黃疸指數升高,凝血的時間延長,嚴重時血中氨也增加。
血球數變化
肝硬化厲害時,脾臟會腫大,且有機能亢進現象,因此血小板、白血球會減少。
胃、食道靜脈瘤
肝硬化厲害時,胃腸的血液不易經門靜脈流到肝臟,因此會另外找通道,最常是轉到食道或胃的靜脈,形成胃或食道靜脈瘤。通常見於嚴重的肝硬化病人,但也有人沒有肝硬化,卻也有胃或食道靜脈瘤,這些大都是原因不明的門靜脈壓力太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腹部超音波檢查
這是最簡單且可正確診斷肝硬化的檢查方法。當肝硬化時,肝臟表面凹凸不平、質地粗糙,或再加上脾臟腫大、門靜脈變粗,在超音波檢視下正確性很高。
肝切片
取一點肝組織做病理檢查,這是可以確認診斷的方法,但屬於侵入性檢查,有些病人因為害怕而有所排拒。
肝硬化了 怎麼辦?
一旦診斷確認有肝硬化,要注意以下幾點:
•去除肝硬化的病因,以免繼續惡化:有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者,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如果是酗酒引起的,要趕快戒酒。如果是藥物或毒物引起的,趕快停止使用。
•維護肝臟的剩餘功能:不要傷肝,保持生活起居正常,飲食均衡,多攝取新鮮自然的食品,尤其多補充蛋白質(但已發生肝昏迷者不宜),避免攝取化學添加物,例如酸辣、醃製、含人工香味、甘味劑等食材,並應戒酒。
肝硬化的治療原則
肝硬化的疾病本身並沒有特殊妙方,這是因為醫學界目前對於肝臟組織中纖維形成的原理並不十分明瞭,這也是醫界目前努力研究方向之一。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知,肝臟組織中纖維一旦形成就無法消失,也就是說纖維化不可逆的現象。因此現階段肝硬化病人之治療的三大目標是:
•讓剩存的肝功能發揮到最大程度:也就是儘量降低肝臟的傷害,如不亂服藥物;並攝取均衡,營養的飲食和適當的休息來達成。
•預防感染:可由適度的休息及足睡眠,以及足夠的營養和維持環境清潔來預防。
•控制因肝硬化引起的併發症:腹水、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急性肝腦病變等都肝硬化的併發症。
得了肝硬化有什麼症狀?
在肝硬化的早期、中期通常都沒有什麼症狀,到了末期可能會有以下的症狀:
•疲倦:體力減退,容易疲勞。
•黃疸:眼白及皮膚變黃。
•男性胸部腫大:男性的乳房大起來,醫學上稱為「男性女乳症」。
•出血傾向:牙齦容易出血,皮膚容易瘀青。
•解血便或吐血:因為併發食道靜脈瘤破裂而出血。
•腹水及水腫:肝臟製造的蛋白質不夠,因此會出現腹水及水腫現象。
•肝昏迷:肝硬化末期患者,體內的毒素無法經由肝臟解毒,毒素積存在體內,抑制腦細胞的活性,引起肝昏迷。
肝硬化有什麼危險性?
嚴重的肝硬化有可能出現以下情形,致面臨生命危險:
•大吐血:胃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引起血便或吐血,嚴重者引起休克。
•肝昏迷:體內毒素無法排除,造成意識昏迷。
•細菌感染:肝硬化時容易有腹膜炎,甚至引起菌血症或敗血症,嚴重者引起休克死亡。
•併發肝癌:不管是B型或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每年均有5%左右會發生肝癌。
有肝硬化要如何照顧及治療?
一旦有肝硬化,在生活上要注意保肝。起居作息要正常,定時排便保持通暢,如果有發燒或意識不清的狀況,就要趕快送醫診治。
此外,肝硬化容易併發肝癌,因此要定期追蹤檢查。
有藥物可軟化已硬化的肝嗎?
目前沒有藥物可以使硬化的肝軟化回來,但如果是酗酒引起的肝硬化,及早戒酒,還有機會回復部分肝機能。此外,最近的研究顯示,B型或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初期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也可以減輕肝硬化的程度。
Q&A
Q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一定會走上肝硬化這條路嗎?
A不是的,事實上大部分的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可以跟病毒和平共存一輩子,但如果肝指數一直高高低低,也就是所謂的慢性肝炎,會比較容易演變為肝硬化。一般來說,感染C型肝炎比B型肝炎容易演變為肝硬化。
Q體格佳、體力好的人,也有可能會肝硬化嗎?
A在肝硬化初期,體力通常不會受到影響,可以照常上山下海,因此體力與體格好,並不代表就一定沒有肝硬化。
Q抽血檢查肝功能指數正常,可以說就沒有肝硬化嗎?
A抽血結果顯示肝機能正常,只能代表抽血時肝臟組織沒有發炎壞死,不代表以前肝組織沒有發炎,因此肝指數正常的人也有可能有肝硬化、甚至也有可能有肝癌。
事實上,在肝硬化末期時,感染B型肝炎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病毒活性已大為減弱、甚至停止,因此常見肝指數GOT、GPT是正常的。
Q先生有肝硬化,我們還可以有閨房之樂嗎?
A在肝硬化初期、中期,通常體力不受影響,仍可保有閨房之樂。而在肝硬化末期,體力較弱,性能力可能也會減弱,但必要時可以由醫師開處藍色小丸子「威而鋼」或其他性功能障礙用藥,但由於這些藥物大多由肝臟代謝,因此應先經醫師評估是否適用。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原則
•飲食要均衡,除非到了肝硬化末期,否則要多攝取蛋白質,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必要時可補充維他命B群。
•避免吃化學添加物,以及酸辣、含防腐劑或發霉的食物。
•不要隨便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甚至保健食品或增強免疫的食品。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脾臟腫大,預告肝硬化?
脾臟腫大,超出肋骨下方,不是你的情緒管理差,可能表示造血功能異常或是肝硬化,或其他疾病纏身!
諮詢/徐士哲(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許峻彬
脾臟腫大,預告肝硬化?
脾臟在西方醫學史上曾被認為是主管情緒的器官,但現代醫學的發現證實,脾臟跟情緒無關,脾臟並非掌管人內在「脾氣」的器官;相反地,脾臟掌理的是人對抗外來物的免疫功能,負責為人體抵禦外侮。
脾臟的位置在人體的左上腹部,一般人脾臟的最下緣不會超過肋骨下緣,因此脾臟是被人體的肋骨所包覆。肋骨可以保護脾臟,避免脾臟因為外傷強烈撞擊而致內出血;一旦脾臟腫大,才會超出肋骨下緣。
抵禦外侮 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臟是人體淋巴系統的一部分,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臟具有免疫、造血、清理衰老過期紅血球等功能,脾臟有很多淋巴球,包含辨識外來細菌或病毒的淋巴球、負責發號施令傳達攻擊訊號的淋巴球與直接攻擊細菌病毒的淋巴球,可配合人體其他免疫系統,殺死侵入人體的細菌或病毒。人體的造血功能一般是由骨髓負責,但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等骨髓功能低下的人,骨髓的造血功能也會受影響,此時脾臟可以負擔起人體造血功能的重任。
一般正常的脾臟長度約在13公分內,形狀如同被打扁的饅頭,近似圓盤狀。如同正常人有高矮胖瘦,約有3%的健康成年人的脾臟尺寸超過正常標準,但並無相關的健康問題。評估是否有脾臟腫大,醫師會請受檢者平躺,醫師用手觸壓受檢者左上腹肋骨下緣處,如果可以摸到超出肋骨下緣的脾臟邊緣,就需懷疑脾臟腫大的可能。
引發脾臟腫大的原因有造血系統異常,例如罹患血癌、淋巴癌,或地中海貧血等先天性貧血症;此外,脾臟循環的問題也會引發脾臟腫大,例如肝硬化導致脾靜脈流向肝臟的血流阻力增加,脾臟淤積血液引發脾臟腫大;心臟衰竭、細菌感染也都會引發脾臟血液循環受阻,導致脾臟腫大;人體代謝功能異常也是脾臟腫大的原因之一,例如罹患肝醣儲積症的病人,因為代謝功能異常導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堆積在脾臟,進而引發脾臟腫大。
其他疾病威脅脾臟健康
慢性疾病,例如肝硬化引起脾臟腫大,早期大多數都沒有症狀。直到脾臟腫大到相當程度,脾臟外膜受到牽扯,或者壓迫到鄰近器官,例如胃或腸道,才可能產生症狀,例如上腹痛、左胸痛、背痛、或容易有飢餓感。
脾臟腫大若是因急性病程,如感染、血癌等因素在短時間造成,病人較容易產生症狀。若脾臟腫大伴隨貧血,病人可能會有疲勞感、暈眩、或呼吸困難等症狀。腫大的脾臟在極少數情況下會自發性破裂,造成內出血及休克,有生命危險。
病態的脾臟腫大通常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因為其他疾病造成的;造成脾臟腫大的這些疾病,自然會對病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肝硬化造成的脾臟腫大,病人通常罹患慢性肝炎,如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有肝功能異常、腹水、抵抗力低下等問題;心臟衰竭會造成脾臟、肝臟的血液回流不順,因而引發脾臟腫大,患者會有心衰竭的症狀,如乏力、呼吸困難、水腫等;若脾臟腫大是因為病人遭細菌或病毒感染,此時也必須找尋病原以治療感染症。因此,脾臟腫大的病人一定要就醫治療,找出致病原因,對症下藥。
肝硬化與脾臟腫大相關
肝硬化是脾臟腫大的病因之一。在慢性肝病盛行區域例如台灣,看到脾臟腫大,就要注意病人有無肝硬化。肝硬化會使匯集脾臟血液的肝臟門靜脈產生高壓,脾臟血液因為這一高壓所生的阻力,無法順利流向肝臟,因此血液堵塞在脾臟,造成脾臟腫大。這時,脾臟內的血液又會自尋出路,有時大量脾臟血液走向胃或食道靜脈,造成胃或食道靜脈鼓起來,稱為胃靜脈曲張或食道靜脈曲張,如不及時處理,病人往往會因為曲張破裂出血而死亡。
左上腹避免受碰撞
脾臟腫大的處置一般是針對原有疾病如感染、肝硬化、或血液疾病加以治療。單就脾臟腫大的治療,除非產生疼痛症狀影響到病人生活品質,才會考慮手術摘除脾臟。
有時為了病人後續的其他治療,也會手術摘除脾臟,例如脾臟腫大造成血小板過低,病人因為要接受重大手術,必須提升血小板減少手術出血風險,此時會考慮摘除脾臟;或有些病人為了減少器官移植後發生排斥,也會考慮摘除脾臟。由於脾臟是免疫系統的一環,摘除脾臟後,較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在日常生活,脾臟腫大的病人應該避免脾臟所在的左上腹部遭受碰撞,因為腫大的脾臟可能因碰撞而破裂出血;脾臟腫大若是造成血小板低下,血液凝結功能變差,鼻腔與牙齦等處容易出血,頭部外傷時也容易顱內出血。因此,避免碰撞與碰撞造成的外傷,是脾臟腫大病人在生活上必須嚴加注意的。
懷疑脾臟腫大,要做什麼檢查?
通常需要先觸診,初步確認脾臟是否超出肋骨下緣。另外,醫師會視需要安排X光檢查或超音波,X光檢查可以看到脾臟下緣的位置,超音波可直接觀察脾臟的大小是否正常。
此外,為了察明病因,醫師會問診,確認是否去過感染疾病盛行的高危險地區,並抽血檢查有無血液疾病、有無B型或C型慢性肝炎等;如懷疑是心臟衰竭引發的脾臟腫大,還要作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查。
------------------------------------------------------------------------
Q&A
Q:摘除脾臟後,如何降低感染的風險?
A:摘除脾臟後,因為證據顯示肺炎鏈球菌感染風險增加,目前醫界的標準做法是病人必須在脾臟摘除手術至少14天前及摘除手術14天後,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因為有部分證據顯示,摘除脾臟後感染革蘭氏陰性菌、腦膜炎與b型嗜血桿菌的風險增加,因此會建議病人施打能預防這些細菌感染的疫苗,但此尚未成為醫界共識。
此外,脾臟摘除後,應該加強自我健康管理,例如勤洗手、感染疾病流行時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以避免感染。
Q:脾臟愈大,功能愈好?
A:脾臟愈大,不代表脾臟的功能愈好;相反地,如果脾臟過度腫大,超過正常的範圍,通常代表有肝硬化或血液病等其他疾病纏身,應該及早檢查治療。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