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干擾素治C肝也治B肝
 
 
國內B、C型肝炎帶原者,總共估計超過300萬人,而每年因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者約有5000人,因肝癌致死者更高達上千人人,肝病儼然是國人的國病。其實帶原肝炎並不可怕,但一定得聽從醫囑固定回診追蹤,若經由評估,必要時可用抗病毒藥物來壓抑或清除肝炎病毒,以延緩或預防走上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三部曲。

諮詢/劉俊人(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撰稿/蔡秉傑

B肝抗病毒藥物 口服注射二選一

治療B型肝炎,目前國內已上市4種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干安能(lamivudine)、干適能(adefovir dipivoxil)、貝樂克(entecavir)與喜必福(telbivudine),口服抗病毒藥有其便利性,且能有效控制病毒,是廣為使用的治療方式。干擾素則是最早核准經皮下注射用於治療B肝的藥物、無抗藥性且有機會根除病毒,因此雖然其副作用較多,目前仍然是治療B型肝炎的第一線選擇藥物之一。經醫師評估後需接受治療的患者,若希望療程固定、或不希望發生抗藥性者,可考慮使用干擾素。

對C型肝炎患者的治療,則以皮下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為主流治療,但必須由醫師依據患者病情、年齡、病史等不同,來做合適的處方建議。

干擾素注射  可抗 B、C肝

從上可知,干擾素是現今B、C型肝炎都可能會用到的治療藥物。其實干擾素是人體中本來就存在的一種物質,當病毒入侵人體,人們的免疫系統就會開始產生干擾素,它可刺激肝臟產生特殊的蛋白質,去抑制肝炎病毒進入肝臟細胞以及在肝臟細胞內複製。

肝炎病毒入侵人體,一般人體內會產生足夠的干擾素來對抗病毒,但多數肝炎帶原者體內製造干擾素的能力不足,無法控制肝炎病毒的複製,成為慢性肝炎病毒帶原者。

干擾素分α、β、γ三大類,現在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是α干擾素。尤其對C肝患者,使用干擾素合併口服抗病毒藥雷巴威林的治療,有效率可達7至8成,復發率又僅在1成以下,因此常被建議使用,以避免肝臟持續發炎變成肝硬化,並降低發生肝癌的機率。

而在治療B肝方面,不論口服抗病毒藥與干擾素,仍有其效用上的限制,治療效果也不像治療C肝來得明顯有效,因此對於肝功能與超音波都正常的B肝健康帶原者,一般多建議固定回診追蹤,不一定積極建議用藥治療。

干擾素副作用 B肝較C肝輕微

干擾素治療肝炎的療程,一般建議為半年至1年,何時可停藥?則須經由醫師評估個人狀況而定,切忌自行停藥,第一次注射干擾素後4至6個小時,通常會出現發燒、畏寒、肌肉痠痛、頭痛等類似重感冒的症狀,但這些副作用經常在多注射幾劑後,會逐漸減緩。

此外,使用干擾素還可能出現白血球與血小板數目降低、噁心、腹瀉與憂鬱、煩躁等情緒症狀,另有部分患者使用干擾素會誘發自體抗體的發生,但所幸很少人會因這些自體抗體的產生而罹病,僅有少數病人會罹患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而治療C型肝炎,需合併使用口服雷巴威林,可能會產生溶血性貧血之副作用,除此之外也可能造成畸胎,因此在治療期間要定期回診、避孕,必要時甚至須停藥。值得注意的是B肝患者接受干擾素治療過程中,由於並不需要同時接受口服雷巴威林,出現上述副作用的機會和嚴重度,明顯地比C肝患者少很多。因此B肝患者不必過度恐懼接受干擾素治療。

長效型干擾素,1周1次使用便利

傳統(短效型)的干擾素一星期須注射3次,對患者造成相當大的不便,因此醫藥界人士將干擾素經過乙烯二醇化(Pegylation)的處理過程,製成長效型干擾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因它的半衰期較長,經注射進入人體後可以持續地被吸,因此只要一星期注射一次即可,大幅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配合醫囑 勿失治療契機

目前健保對肝炎病毒口服藥與干擾素,在符合治療條件的情況下,都享有給付,可大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但臨床上仍有約5%患者,因忍受不了干擾素療程帶來副作用,而放棄治療,實為可惜建議患者可多與醫護人員溝通,並尋求親友支持,不要任意放棄治療的契機,平時更要少菸、少酒、作息正常,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B肝治療─注射型干擾素與口服抗病毒藥物比較


                 注射型干擾素                                 口服抗病毒藥
優點
                 *療程固定                                    *價格較便宜

                 *無抗藥株                                    *副作用少

                *效果較持久                                 *具有一天一次的口服便利性

                 *有機會根治             

缺點
                *副作用較多                                 *需長期治療
        
                *價格較高                                     *長期使用恐有抗藥性

                *1周1次須經皮下注射較痛       *反應較不持久

接受干擾素治療的禁忌

1.嚴重肝硬化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與接受化學治療者

2.健康B肝帶原者(肝功能正常、超音波正常的帶原者),不管e抗原陰性或陽性,一般都不建議做干擾素治療

3.自體免疫疾病患者

4.精神疾病患者

5.嚴重心臟病、腎臟病患者

6.血球過低患者

Q&A

Q:打干擾素可以跟打胰島素般自行施打嗎?

A:可以。目前臨床常用的長效型干擾素為一星期打一針,患者在領藥後,返家需先將藥劑冰存於攝氏2至8度的冰箱內,注射前記得洗淨雙手,在上腹或大腿上方任選一個位置注射即可。

Q:早上打和晚上打干擾素有沒有差別?

A:沒有差別。但最好能選擇每周在同一個時間注射,如果錯過一劑,請在想起後儘快補施打,下一劑施打的時間,還是在原訂的日子。

------------------------------------------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肝臟的血管與功能
 
 
看到市場上新鮮的豬肝,或許您會好奇我們體內的肝臟是啥米模樣?大多數人可能知道肝臟是在右上腹,但是您或許不知肝臟可是體內最大的器官呢!約有1.5公斤,而且肝臟組織含血量高,每分鐘就有1500西西的血液流入,占心臟輸出的血液量的四分之一。

諮詢/蘇東弘 (台大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署立金門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文/郭姿均


透過認識肝臟血流及分葉的情形,可以更了解當肝臟發生疾病時,醫師的治療方式是如何進行。

進入肝臟的血流主要是由肝動脈及肝門靜脈的雙重血流供應系統。前者將來自主動脈充滿氧氣的血液輸入,提供肝臟四分之一的血流。後者將消化道及脾臟充滿營養素的血液送入肝臟,佔肝臟四分之三的血流。另有肝靜脈將血液送出肝臟,可再分為右肝靜脈、中肝靜脈及左肝靜脈。

依血流走向 分成八小葉

從外觀上,肝臟被表面的鎌狀韌帶分成左右兩葉,但在臨床醫學上,則是依照支配肝臟的血流來做功能性的分葉(稱為Couinaud分葉)。肝臟因為肝靜脈及肝門靜脈的血流走向區分成八個小葉,見圖編號1-8:肝臟右葉包含5、6、7、8小葉,而肝臟左葉則包括1、2、3、4小葉。)

瞭解這八個小葉的相關位置非常重要,因為肝癌生長位置的不同,會影響其治療的方式及預後。生長在肝臟邊緣的腫瘤預後較好,因為外科醫師較有機會將腫瘤或包含腫瘤的整個肝葉切除。由於肝門部位有重要的血管、膽管通過,倘若肝癌長在該處或甚至橫跨左右葉,則無法完全將其切除乾淨而無法開刀。肝癌若在尾葉(1)的位置,因位置偏後且在大血管旁邊,也增加開刀的困難。很多人擔心肝臟被切掉後,長不回來,其實肝臟有很強的再生功能,即使經由外科切除,剩餘的肝臟仍可再生至原來體積的8至9成大小,只是形狀跟原來不太一樣。

人體化學工廠 維繫生命重要臟器

肝臟主要功能包括代謝、合成、轉化和解毒。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臟器之一。一旦肝臟因疾病或外力受損,生理機能無法持續運作,生命就會受到威脅。

肝臟的功能之一是代謝作用。血液中許多營養物質的新陳代謝都在肝臟中進行,包括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荷爾蒙等,肝臟會把葡萄糖轉變成肝醣儲存起來,脂肪酸轉成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所以如果肝臟出了問題時,這些營養素在體內的恆定就會大受影響。

胃腸道的代謝廢物(例如:氨)會經由肝門靜脈進入肝臟內,經由幾道解毒程序轉變成無毒物質。再經由膽汁從糞便或經由尿液排出體外。所以肝衰竭的病人,因為氨無法排出而累積在體內,形成肝昏迷,病人身體也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

人體內很多藥物都是經由肝臟代謝作用,肝細胞內的酵素(例如:細胞色素P450)有轉化的功能,可以將流入肝臟血液中的藥物轉化成活性型態,再隨著血液循環至要發揮的部位發生療效。

肝臟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能,就是合成作用。它是蛋白質製造最重要的器官,血液中蛋白質如球蛋白、白蛋白及纖維蛋白原等都是由肝臟製造。當肝功能不好時,免疫球蛋白製造降低,患者就容易得到各種感染。當白蛋白生成減少,血液的滲透壓會下降,造成臉部及四肢浮腫,甚至產生腹水。凝血蛋白也是由肝臟製造出來,如果肝功能不好時,皮膚容易瘀青或出血,患者也容易出血不止。

血管疾病 引發肝病變

肝臟血管有關的疾病較常見有「休克肝」、「荳蔻肝」及肝門靜脈栓塞。「休克肝」是病人因為外傷或休克導致肝臟血流供應下降,會導致肝細胞缺血性壞死。當血壓上升後,血流恢復正常,肝功能會很快的恢復。「荳蔻肝」常見於心臟衰竭的病患,因為病人心臟功能不佳,無法有效率將血液運送至身體各部位,導致肝臟充血而呈現一塊塊紅黃相間的斑塊,像荳蔻種子切面一般,是一種充血性肝病變。肝門靜脈栓塞發生原因有凝血異常、肝硬化、腫瘤壓迫或侵犯、及服用女性荷爾蒙等。

其他肝臟血管疾病還有Budd-Chiari氏症候群(Budd-Chiari Syndrome),這是因為肝靜脈回流受阻,可能是血管發生栓塞、腫瘤、凝血異常或先天血管構造異常導致血液回流不順,病人可能因為肝臟充血而有肚子痛、腹水甚至肝脾腫大來求醫。而肝竇阻塞症候群(Veno-Occlusive disease,VOD),是肝細胞旁的肝竇被阻塞,較常見於骨髓移植的病人接受高劑量的化學治療後所造成的副作用,另外吃到含有「款冬花生物鹼」的草藥也可能發生肝竇阻塞症候群,但這二種疾病非常少見。

勿信偏方 加重肝臟負擔

肝臟在我們人體是沈默的器官,很多國人常會迷信要吃些保健食品來養肝或補肝。其實營養充足,睡眠正常就足夠。門診中常有患者問到五味子、蜆精能夠降低肝指數嗎?就科學的角度來看來看,目前尚無大規模的醫學研究證據足以支持。建議民眾平常不要隨便服用來路不明偏方或中草藥或過量服用藥物。保肝之道並不困難,重點是不要加重它的工作負擔,讓它好好的休養生息,肝功能就會慢慢的回復正常。

有心肌梗塞、腦梗塞,也有肝梗塞嗎?

由於肝臟有雙重血流供應系統,因此肝梗塞並不常見。當支配肝臟的血流不足時,會造成局部的肝臟組織缺血性壞死,而形成肝梗塞。常見的原因包括肝臟動脈粥狀鈣化、血管內血拴、腫瘤侵犯到動脈或壓迫血管、外傷、服用避孕藥及荷爾蒙製劑等。另外血色素較高,血液較濃稠「紅血球增多症」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Q&A

Q:肝癌血管栓塞治療,是從那一條血管塞住?

A: 肝癌細胞主要的血流供應來自於肝動脈,因此醫師經由右側股動脈,插入導管,之後注入顯影劑,腫瘤就會無法遁形,隨即將栓塞的化療藥物及海綿膠注入肝動脈,讓腫瘤因缺乏血液供應而壞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