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時健康
B肝健保給付內要停藥 選擇高e抗原轉陰率藥物為關鍵
文/陳靜宜
「健保給付期限就要到了,卻還沒達到停藥標準,經濟狀況不好,之後的自費療程還能持續多久?」在B肝素有國病之稱的台灣,總是不斷聽到這樣的問題...。
三年健保內能否停藥 須視「e抗原轉陰」與否
台北市吳振力診所肝膽腸胃科專科醫師吳振力醫師表示,在台灣超過三百萬的慢性B肝患者,約有三成須評估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為讓更多病患獲得有效治療,自2009年 11月1日起,健保擴大慢性B肝治療試辦計畫,將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給付期限由18個月延長至36個月,若患者在36個月內治療達到e抗原轉陰,可再額外給付12個月,作為預防復發的鞏固療法,讓有效治療的患者比例,由原來的四分之一大幅提升到二分之一。評估治療適應性上,則可用抽血檢測病毒量取代原本令病患聞之生畏的肝切片,對B肝患者來說,實為一大福音。
為何e抗原轉陰如此重要?吳振力醫師解釋,e抗原是一種分泌型蛋白質,當B肝病毒大量複製時,會被釋放至血液中,若e抗原消失由陽性轉陰性,e抗體出現,表示病毒被有效控制。此外,亞太肝病醫學會也將e抗原轉陰、血清檢測不到病毒,和肝功能恢復,列為三大停藥參考指標。因此,新上路的B肝健保制度特別跟進國際治療準則,將「e抗原轉陰」列為治療重點。
目前健保給付的第一線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有干安能、貝樂克以及喜必福,吳振力醫師表示,隨著藥物推陳出新,新式藥物在抑制病毒及第一年e抗原轉陰率上,都有不錯的效果;根據今年歐洲醫學期刊研究,若病人肝功能超過正常值兩倍以上且單位病毒量小於十億,投予較新的藥物「喜必福」治療,將可比過去其他口服藥物,平均治療兩年的e抗原轉陰率提高近一倍至52%,且抗藥性僅1.8%,有助及早達到停藥目標。
把握健保給付時機 早日停藥為選擇重點
B型肝炎需要長期治療,患者若在三年給付期滿後未達停藥標準,仍需面對長期的藥費負擔,因此,早日停藥已成為目前治療B肝的首要議題。吳振力醫師強調,藥物的抗病毒效果、安全性、抗藥性、醫藥經濟負擔和病患服藥遵從性等,都是治療的考量。在安全性上,計畫生育的患者及懷孕中婦女,建議選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列為懷孕安全等級為B級的藥物較理想。
醫師呼籲,B肝患者應定期接受諮詢及篩檢、遵從專業醫師指示按時服用合適的抗病毒藥物,切莫擅自停藥或使用不知名的坊間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資料來源:2009/12/23 壹週刊
- Sep 16 Tue 2014 17:20
B肝健保給付內要停藥 選擇高e抗原轉陰率藥物為關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