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

食慾不振為哪樁?

諮詢/王世晞 ( 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臺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 )

撰稿/陳怡禾

吃不下、睡不著、沒胃口,看起來好像是一般現代人的通病,但其實背後大有玄機,看似不想吃東西,但實際上是疾病出現的警訊,民眾應該更謹慎釐清。

「食慾不振」是病人非常常見的主訴症狀,就因為太過常見,對醫師來說,只能當作患者病況「迷宮」的起點,因為,造成食慾不振的原因太多,包括心理因素、疾病引起、藥物導致都有可能,問題可大可小,醫師要根據這項線索追出患者背後所隱藏的疾病,需要經驗的累積、詳盡的問診,加上理學診斷檢查逐一排除,才可抽絲剝繭,找出患者真正的病因。

壓力大、情緒低落  常引起食慾不振

一般患者覺得沒食慾、吃不下,最常見是因為情緒心理的因素,比如最近學生面臨大考,上班族正在執行某個企劃案,或是剛剛被裁員,心情起伏大、情緒緊張、壓力很大,因為心理因素導致食慾不振,可以由仔細的問診中問出端倪,且這是短暫的現象,只要壓力來源紓解,或工作考試問題解決、心情放輕鬆,吃不下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還有一種食慾不振是因為藥物引起,很多藥物會引起味覺或食慾的改變,比如抗生素、化學治療藥物,以及肝膽腸胃科所使用的干擾素治療等。因為藥物的副作用,會讓患者覺得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此外,在患者大病初癒、手術後正在進行放射治療,也都會讓人覺得懶懶的,對事物都提不起勁,這也會讓味覺變化、食慾減低。

其他最常見的就是有腸胃道疾病的患者,平時會覺得「胃糟糟」的、脹氣、消化不良,這類患者可能得了慢性胃炎、腸胃道阻塞等,合併腹痛、腹脹等臨床症狀,也會影響食慾。

而身體的任何發炎反應,也是食慾不振的原因之一。當患者出現急性病毒感染,除了身體本身的不舒服外,身體的發炎反應會釋放一些細胞激素,這類激素會影響食慾。比如急性腸胃炎時,會出現倦怠、發燒、嘔吐、下痢等症狀,但人體從被病毒感染到出現上述症狀時,需要8到12小時,在症狀出現之前,病人就會覺得倦怠、不想吃東西。

此外,若患者感染不特定的病毒也會有相同的狀況,醫師在問診時,必須將病毒感染的風險考量進去,提早察覺病毒存在的可能,才不會錯失治療先機。而若患者是癌症末期的患者,當腫瘤大到某一個程度,腫瘤細胞將會釋放出腫瘤潰爛因子,這種激素將會影響人的食慾,也因此患者病痛之餘,根本沒有進食的慾望。

胰臟癌 以食慾不振表現

臨床上也曾發現患者罹患特殊疾病,卻以食慾不振來表現,對醫師診斷上是很大的挑戰。過去曾有一名女性長者病患除了沒胃口、吃不下以外,沒有任何其他徵狀,既沒有疼痛感,也沒有感覺倦怠,唯一比較明顯的改變就是體重略微減輕,沒想到經過層層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之後才確定患者竟然罹患胰臟癌,患者的胰臟內,竟藏著一個5公分的腫瘤,進行緊急手術治療控制,才逐漸恢復健康。

若已排除外在的環境壓力因素後,仍持續食慾不振,且合併其他的併發症,患者就應該提高警覺。以台灣癌症發生率計算,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最高,其次是肝癌、乳癌,因此若患者有這些癌症的家族病史,只要發生食慾不振,醫師患者都必須多留心,要繼續追蹤。

食慾不振  也可能是癌症徵兆

以發生率最高的大腸直腸癌來說,患者除了吃不下以外,還會合併不明原因的貧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出血、大便粗細改變、體重減輕、身上出現不明腫塊,都應該提高警覺。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早期的大腸癌如果早期發現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在台灣,大腸直腸癌大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根據歐美國家的經驗,每一、兩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檢查,約可降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但光是大便潛血反應檢查,無法將大腸癌一網打盡,因此建議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民眾,可自費定期進行高階健檢。前總統李登輝就是在健檢的過程中,發現有3.5公分的大腸癌,經過手術後恢復健康,若沒有進行胃鏡、大腸鏡等相對侵入性的檢查,難以在早期就把癌症揪出來。

又如同前副總統蕭萬長也是在健檢的時候,自費進行低劑量、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檢查,因此早期診斷出肺腺癌。

惡性腫瘤已經連續蟬聯多年的死大死因第一位,國人因為壓力大、運動少、生活習慣不好,三餐不定時又飲食西化,很容易輕忽掉「沒有胃口、吃不下」這種警訊,也有部分患者會習慣自行到藥局購買胃乳片、胃藥等制酸劑服用,這類胃藥對症狀緩解會有幫助,但若是搭配調整生活習慣後,症狀仍沒有改善,若不舒服的時間超過一、兩個月,合併其他體重減輕、貧血、出現莫名腫塊等症狀時,就應該立刻尋求醫療協助。

臨床上曾有病患除了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脹氣以外,還有胃潰瘍,因為習慣自行購買胃乳片服用,吃了以後稍稍緩解,等到藥效過後,不舒服的症狀又來,最後胃口變的很差,一吃肚子就發脹,才就醫檢查,檢查後發現罹患胃癌,病況已經拖太久,預後很差。

胃口不好  小心肝病找上你

早期的肝臟輕微發炎、或是3公分以下的肝臟腫瘤幾乎都沒有症狀,因此,肝臟常被人說是「沉默的器官」。但肝病患者仍有些蛛絲馬跡可循。肝病急性發作初期,肝病患者會出現茶色尿、黃疸升高,在肝臟發炎初期時,GOT、GTP指數變高時,「食慾不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當指數下降時,自然食慾就會改善。而肝硬化末期的患者,腹中會產生腹水,只要有相當量的腹水,就會影響到病患胃口。至於有些患者肝腫瘤大到一個程度,腫瘤發展過程中,會釋放出壞死因子,讓人不想吃,但等到出現這些症狀時,患者的肝病恐怕都已經很嚴重了。

癌症病患吃不下  可請營養師協助

知名歌手余天的女兒余苑綺因為血便就醫檢查,被檢查出罹患直腸癌第三期,目前正在化療中,卻不時傳出胃口不好,或家人特別買她愛吃的東西給她,這都是癌症治療過程會面臨的狀況。

癌症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癌症本身會讓人食慾低落外,化療藥物更會引起患者嘴破、沒胃口、落髮、嘔吐,這時,醫師可以提供止吐藥物改善嘔吐、噁心症狀,並請營養師協助調配適合病患的餐點,鼓勵病患盡量進食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才有足夠的體力與營養,面對接下來的治療。
------------------------------------------------------------------

〔Q&A∕疑惑解除補給站〕

Q : 胃口,會被「養大」嗎?

A : 每個人的胃容量都是固定的,當吃太多東西後,胃撐到不舒服,已經無法容納食物,自然就吃不下。並不會因為民眾的習慣愈吃愈多,容量就會愈來愈大。

過度肥胖的患者,有一種減重方式稱為水球放置法,就是在胃部放置水球,當患者吃東西時,一下子就有飽足感,神經內分泌系統便會告知大腦「我吃飽了」,慢慢養成習慣就會愈吃愈少,達到減重目的。因此吃多吃少都只是因為習慣而已,並非胃會被食物撐大。

Q:常聽人說吃酸的可以開胃,為什麼?

A:酸味被當作是加速新陳代謝的一種訊號,適當的酸味能夠增進食慾,帶動胃口,但對腸胃科醫師來說,並不建議民眾長期吃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有民眾喜歡一早起來就喝一大杯果醋,或秋冬喜歡吃麻辣鍋、熱炒,偶一為之可以,但長期下來會增加胃潰瘍、胃發炎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ctor 的頭像
    vector

    秤子維的秘密花園

    ve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