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 24 Fri 2014 21:34
藥物傷肝! 若黃疸 換肝恐來不及
- Oct 21 Tue 2014 14:30
台灣人電強身功總會103年11月基礎班研習營開課訊息
- Oct 20 Mon 2014 16:36
B型肝炎 多採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
- Oct 18 Sat 2014 22:38
肝臟疾病
- Oct 17 Fri 2014 22:19
換肝權威李伯皇 視病猶親
- Oct 16 Thu 2014 17:52
遠離「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的魔咒
- Oct 15 Wed 2014 12:03
預防「爆肝」,破解肝病5大迷思
- Oct 13 Mon 2014 22:13
本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癌防治之現況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
本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癌防治之現況
本文出自癌症新探33期 (2008 八月 15 )
- Oct 12 Sun 2014 13:04
美C肝新藥 1錠3萬元
- Oct 11 Sat 2014 21:38
抗癌逃兵!3月拒治療死亡率增2倍
- Oct 10 Fri 2014 13:47
肝硬化病人的居家照護
- Oct 09 Thu 2014 21:22
陪父親走過鬼門關 徐若瑄:工作可努力 不要拼命
- Oct 08 Wed 2014 23:03
科技新突破 3D列印組人體肝臟
- Oct 06 Mon 2014 20:47
【肝臟血管瘤】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肝臟血管瘤】一種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 Oct 05 Sun 2014 20:24
末期肝癌的安寧療護 <<實務篇>>
- Oct 04 Sat 2014 16:42
口服新藥 女書記官C肝根治了
- Oct 03 Fri 2014 21:16
避免寶寶成B肝帶原 孕前治療B肝藥物要慎選!
- Oct 02 Thu 2014 16:50
練氣功可以治療慢性肝炎嗎?
- Oct 01 Wed 2014 10:28
劣質油吃多 脂肪肝拉警報
- Sep 30 Tue 2014 10:55
親屬曾器捐 移植排序提前
- Sep 29 Mon 2014 20:29
談肝癌與B型C型肝炎的關係
- Sep 28 Sun 2014 12:40
肝衰竭 搶救肝機能的決戰時刻
- Sep 27 Sat 2014 18:16
器官黑市化 登陸換肝花上千萬
- Sep 26 Fri 2014 22:17
亂吃胃藥 當心後遺症
- Sep 25 Thu 2014 21:46
便便健康嗎? 顏色形狀告訴你
- Sep 24 Wed 2014 20:43
肝穿刺切片檢查(Liver Biopsy)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
肝穿刺切片檢查(Liver Biopsy)
作者/ 基金會
- Sep 23 Tue 2014 23:34
食道靜脈瘤:此瘤非彼瘤(腫瘤)
- Sep 22 Mon 2014 21:00
肝硬化患者需警惕肝腹水 肝腹水能活多久?
- Sep 21 Sun 2014 17:51
認識肝癌(Liver Cancer)
- Sep 20 Sat 2014 22:43
就是愛挑食 健康食品聰明吃
- Sep 19 Fri 2014 21:16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
維護單位:急性組
- Sep 18 Thu 2014 22:36
20多歲男性族群 1/3脂肪肝
- Sep 17 Wed 2014 22:27
肝病患者之用藥安全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
肝病患者之用藥安全
藥劑部 蘇富敏 藥師(102年2月)
- Sep 16 Tue 2014 17:20
B肝健保給付內要停藥 選擇高e抗原轉陰率藥物為關鍵
- Sep 15 Mon 2014 17:35
餿水油惹禍?外食族肝纖維化
- Sep 14 Sun 2014 22:14
非酒精性脂肪肝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醫肝膽內科 王志文醫師
- Sep 13 Sat 2014 23:02
肝癌之局部治療--純酒精注射與電燒
- Sep 12 Fri 2014 23:42
血管攝影檢查流程與注意事項
- Sep 11 Thu 2014 18:58
健檢意願低不利防癌 早發現治癒率高
- Sep 10 Wed 2014 16:08
肚子痛 拉不停 大腸激躁症真惱人
- Sep 09 Tue 2014 10:25
器捐嘉惠三等親 受捐排序優先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udn健康醫藥
器捐嘉惠三等親 受捐排序優先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從10月起捐贈器官將能嘉惠三等親,衛生福利部明天公告修正相關法令,未來等待器官捐贈者,只要三等親曾有捐贈器官紀錄,即可優先獲得捐贈,等待的排名順序將大幅提前。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一手推動器官捐贈可嘉惠親屬。
圖/李伯璋提供
一手推動這項措施的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表示,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將嘉惠親等辦法列入器官移植要件的國家,主要是配合華人的傳統觀念,相信可因此提高器官捐贈的意願,「死後留給家人的不一定是財產,而是健康的保障」。
李伯璋說,推估目前全台正在等待器官捐贈的8000多人當中,因為這項新措施,約有100人能受惠,原本等待10多年等不到器官捐贈,會因為親屬曾捐贈器官,排名馬上提前。
李伯璋從一年多前開始推動這項措施,衛福部最近終於完成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修正,定周三宣布,10月起實施,捐贈器官者的配偶與三等親,都可優先獲得器官移植,等待器官捐贈移植者,只要三等親曾有器官捐贈,等待排名的順位即大幅提前。
「能成功推動新措施,我高興到做夢都會笑」,目前擔任部立台南醫院院長、本身是腎臟移植權威的李伯璋說,國外器捐風氣盛行,不需有嘉惠親屬的規定,但台灣每年器捐只有200多人,排隊等待的卻是40倍,必須推動新法。
國內等待器官捐贈,包括疾病嚴重程度、基因配對、地區等都影響排序,過去僅規定捐贈者的家人可以指定捐贈給五等親及姻親,但限於當次的捐贈,例如姪子車禍死亡,家人可決定捐腎臟給洗腎的叔叔,之後若有其他親人需等待移植,則沒有優惠。
李伯璋表示,新法對嘉惠親人的積分僅次於疾病嚴重程度與基因配對兩項,只要提出親人曾器捐的資料證明到醫院註記,10月後馬上可提前排序接受器捐。
李伯璋表示, 目前器捐移植是透過公平、公正的平台進行登錄和分配,若捐贈者有五等血親、姻親或配偶正在等待器官且符合醫學考量,即可藉由「指定捐贈」,讓親人優先獲得移植。
然而,大多數的情況是捐贈者在捐贈時,並沒有家人在等待器官,且有些捐贈者的家人是在捐贈過後才因病需要器官,可惜的是,若依現行規定,這些家人就必須和其他人一樣乖乖排隊等候。
不過,若衛福部的器捐移植新辦法確定公布和施行,所有器官捐贈者的家人中,凡是符合配偶和三等血親,且正在等待心臟、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或小腸等器官者,可望大幅提前排序。李伯璋醫師表示,經多項目試算後,等待心臟移植者可能從排序第24名變為第6名;腎臟排序可能從201名變成第2名,影響相當大。
值得注意的是,林口長庚醫院一般泌尿及腎臟移植科主任江仰仁醫師表示,新辦法適用的三等親對象不包括姻親,配偶也要符合現行規定的定義,也就是需結婚超過2年、且兩人需生育有子女,以杜絕假結婚、真器官買賣的可能情況。至於收養的擬定血親關係是否納入新辦法,目前尚未有定論。
【2014/09/09 聯合報】
- Sep 08 Mon 2014 11:29
不是癌!免動刀! 良性肝臟血管瘤不處理也OK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NOWnews
不是癌!免動刀! 良性肝臟血管瘤不處理也OK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歌手吳克羣2011年健康檢查意外發現肝臟長了一顆6公分大的血管瘤,嚇哭吳媽媽和一群粉絲,血管瘤的「瘤」字雖然乍聽十分嚇人,但可不一定就是會要命的「癌」,因為肝臟血管瘤其實在國內相當常見,且絕大多數屬於良性血管性腫瘤,對健康並不是大問題,不必處理、不必開刀,只要每年定期追蹤看腫瘤是否異常變大。
吳克羣肝臟發現一顆6公分血管瘤!醫師表示,肝臟血管瘤在國內相當常見,且絕大多數屬於良性血管性腫瘤,對健康不是大問題,不必處理、不必開刀,只要每年定期追蹤。〔圖/種子音樂〕
一名38歲的外商女主管,日前參加公司的年度例行健康檢查,照了腹部超音波,赫然發現自己肝臟有一處陰影,雖然醫師確診是良性肝臟血管瘤,告訴她不必處理,儘管安心,但是肝臟長了一顆腫瘤,還是叫她相當擔憂,深怕留來留去會留成癌。
肝臟血管瘤就跟皮膚上長的脂肪瘤一樣常見!台北國泰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李建智表示,台灣人長肝臟血管瘤的比例不少,許多人常常就是在健檢時,被意外篩檢出有肝臟血管瘤,所幸,絕大部分的肝臟血管瘤都是良性的血管瘤,平均大小約在1至2公分左右,對健康並沒有直接威脅。
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明順說,因為腹部超音波檢查的普及,許多人常因此被篩檢出有肝臟血管瘤,其實,肝臟血管瘤是相當常見的肝臟先天性良性血管性腫瘤,而在30~50歲做身體檢查時才被發現。
血管瘤是一團由血管內皮細胞與結締組織所造成的竇狀腫塊,其中充滿著血液,常見的血管瘤種類包括草莓型血管瘤、葡萄酒色斑血管瘤、竇狀血管瘤、淋巴管腺血管瘤、皮膚及內臟血管瘤。皮膚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一般俗稱「胎記」,約30%的血管瘤在出生時即可見,其餘的70%則在出生後1~4週陸續出現。怎麼知道是良性肝臟血管瘤?還是肝癌?這是許多人聽到自己長了肝臟血管的最大疑問,事實上,有經驗的醫師,只要透過超音波影像,就能清楚分辨兩者間的不同,如果再不放心,也可以進一步穿刺確認。
李建智指出,良性肝臟血管瘤通常不需積極處理,貿然開刀摘除,反而會增加麻醉、感染風險,尤其跟長在頭頸部、身體和四肢的其他血管瘤不同,良性肝臟血管瘤並不會影響外觀,通常沒必要非除之而後快。
醫師一般建議,良性肝臟血管瘤患者只要每年定期回診,照超音波追蹤,監測腫瘤是否有異常快速變大即可;但若是發生機率極低的惡性肝臟血管瘤,由於可能影響凝血功能異常,則必須藉外科手術摘除。
- Sep 07 Sun 2014 08:42
台灣夜市文化當道 罹脂肪肝人數暴增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優活健康網
台灣夜市文化當道 罹脂肪肝人數暴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霜淇淋、手搖飲料、燒烤等等,環顧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吃到飽餐廳四處林立,夜市小吃文化根深蒂固,大行其道,人手一杯含糖飲料、一整塊雞排、一整包鹽酥雞,甚至,不吃到快撐破肚皮,便不罷手的吃到飽餐廳,早已與國人日常生活緊緊相扣,而這些滿足口腹之慾,享盡美食歡愉的後果,就是換來半數國人膽固醇超標、半數上班族有脂肪肝,每三人就有一人體重超標,近期更有統計資料直指,肥胖是我國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炎、肝癌的主因之一。
(台灣夜市文化當道 罹脂肪肝人數暴增/圖片取自網路)
飲食壞習慣 傷了你的肝
「熬夜會爆肝?」這五個字的簡短問句,事實上,早已該被狠狠忘記,因損肝傷肝的主要原因,其實都是人人不忌口的飲食壞習慣。
根據日前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調查指出,發現有高達 41.9%的上班族有輕重程度不一的脂肪肝,男性罹患比例更達 49.1%。其造成脂肪肝的主因,日前,一份來自國泰健康管理中心,所發布的統計資料顯示,肥胖的人,罹患脂肪肝異常風險達四成,反觀體重正常的人,脂肪肝風險僅僅一成四,換言之,肥胖民眾罹患脂肪肝的風險是常人的高 2.7 倍!
半數國人不知道罹脂肪肝主因
家醫科醫師陳皇光指出,肥胖是現代人文明病,大多數人吃多、動少,造成身體肥胖,而多餘的脂肪貯在肝臟,就形成脂肪肝。而脂肪肝可能導致肝指數異常,引起肝臟發炎,導致肝硬化,造成肝細胞壞死,嚴重甚至變成肝癌。
營養師李宜芳表示,肥胖可以區分為皮下脂肪型與內臟脂肪型肥胖兩種,如囤積於皮下層民眾比較容易察覺,倘若脂肪圍繞著心臟、消化道、肝臟等,則是特別容易被乎略的「內臟型肥胖」。而肝臟為體內代謝脂肪之主要器官,肥胖者往往伴隨俗稱「脂肪肝」的症狀。
然而,雖肥胖是導致脂肪肝並且傷肝的主因之一,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調查還顯示,民眾對於肝病有普遍性的誤解,高達五成民眾皆認為,肝病是熬夜所致,實際上肝病與熬夜幾乎無任何相關,反而是人們最常接觸的高油、高脂、高鹽等外食,雞排、鹽酥雞、烤魷魚、燒烤、珍珠奶茶等等,都是脂肪肝的罪魁禍首。
提醒民眾,避免肝功能異常,無非是進行體重管理,少吃被歸納為容易致胖的食物,並且多吃蔬果,多喝水,才能減少肝病的發生風險。
- Sep 06 Sat 2014 18:34
少喝酒 勿傷肝 防止肝硬化
- Sep 05 Fri 2014 22:51
長效型干擾素治B肝 停藥續控免疫
- Sep 04 Thu 2014 23:14
肝膽腸胃科檢查項目及適應症
- Sep 03 Wed 2014 22:18
營養與肝臟疾病
- Sep 01 Mon 2014 22:34
腫瘤標記偽陽性高 不適合癌篩
- Aug 31 Sun 2014 15:57
捐血人B型肝炎病毒篩檢
- Aug 30 Sat 2014 11:35
胃也會抽筋?談胃痙攣
- Aug 29 Fri 2014 18:35
釔90體內放射線 肝癌患者契機
- Aug 28 Thu 2014 11:00
健康食品管理法 明定13項功效
- Aug 27 Wed 2014 09:35
膽囊息肉與膽囊癌 彼此間有密切的生成關係!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
膽囊息肉與膽囊癌 彼此間有密切的生成關係!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 Aug 26 Tue 2014 23:09
肝膽脾腎 腹部超音波逮病灶
- Aug 25 Mon 2014 11:30
台灣人電強身功總會103年9月基礎班研習營開課訊息
- Aug 24 Sun 2014 11:44
重視肝硬化的致命併發症 75歲老翁 一個月內連續吐血三次送醫
- Aug 23 Sat 2014 12:37
換肝後 如何呵護小「新」肝?
- Aug 21 Thu 2014 09:38
酒精性肝硬化 戒酒避免惡化
- Aug 20 Wed 2014 11:46
近百萬B肝、C肝民眾 未定期追蹤治療
- Aug 19 Tue 2014 14:59
林口長庚質子治療中心 明年初營運
- Aug 18 Mon 2014 20:24
保健產品每日勿超過4種 避免夜間食用
- Aug 17 Sun 2014 23:02
射頻電燒、酒精注射可用於治肝癌
- Aug 16 Sat 2014 10:52
腳水腫 嚴重嗎?就怕原因不單純
- Aug 14 Thu 2014 20:57
肝爹信箱有問必答(8)
- Aug 13 Wed 2014 22:24
甲型胎兒蛋白(AFP)-高≠肝癌,正常≠沒肝癌
- Aug 12 Tue 2014 16:57
降期療法 末期肝癌燃生機
- Aug 11 Mon 2014 10:23
美日核准新藥上市 根治C肝有望
- Aug 10 Sun 2014 20:16
肝基會20載服務40萬人 助國人有好心肝
- Aug 09 Sat 2014 20:35
B、C型肝炎標記 抗原、抗體,傻傻分不清楚?
- Aug 08 Fri 2014 14:31
她捐肝救父 錯過畢典不算什麼
- Aug 07 Thu 2014 08:09
老爸捐肝 15歲少女慶重生
- Aug 04 Mon 2014 20:14
談肝癌的經動脈栓塞治療
- Aug 03 Sun 2014 11:47
脂肪肝慢性發炎恐變肝癌
- Aug 02 Sat 2014 18:59
洗腎病患C肝盛行率竟可高達40% 掌握黃金雙治療6成以上病患重拾彩色人生
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社團法人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
洗腎病患C肝盛行率竟可高達40% 掌握黃金雙治療6成以上病患重拾彩色人生
為全方位提供國人肝病衛教資訊,「社團法人台灣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自2014年起正式更名為「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
- Aug 01 Fri 2014 20:18
Sil-Med/Jackson-Pratt(J-P)引流管護理指導